【題目】讀如圖的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該圖是熱力環流示意圖,則圖中乙處的等壓面向(上、下)凸出,氣壓較甲處 .
(2)若圖中甲處是陸地,乙處是海洋,則該圖所示的是季的季風環流,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3)若該圖表示大洋環流,則該環流系統位于半球緯度地區,②處洋流對沿岸地區氣候的影響是 , ③處附近海區漁業資源豐富的原因是 .
【答案】
(1)上,高
(2)夏季,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3)北,中低,增溫增濕,沿岸上升流的影響
【解析】(1)觀察圖示,乙處氣流下沉,為高氣壓控制,故等壓面向上;甲處氣流上升,氣壓降低,所以乙處氣壓高于甲處;
(2)若圖中甲處是陸地,乙處是海洋,觀察圖示發現風由海洋吹向陸地,所以符合夏季風的特點,從海洋吹向陸地;成因:海陸熱力差異;
(3)依據大洋環流的分布規律北半球中低緯海區呈順時針流動;洋流對氣候的影響,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由于離岸風的影響,表層海水流走,深層海水上涌,營養鹽類物質上泛,利于魚群集中,形成漁場.
所以答案是:(1)上;高(2)夏季;海陸熱力性質差異(3)北;中低;增溫增濕;沿岸上升流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某季節我國東部沿海某區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壓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題.
(1)關于圖示的判斷,正確的是( )
A.圖中氣壓:丙>丁>甲>乙
B.甲地氣溫高于乙地
C.甲地多為晴朗天氣
D.乙地盛行下沉氣流
(2)關于圖中氣流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丙之間氣流產生的直接原因是氣壓差
B.乙丁之間氣流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C.水平氣壓梯度力只影響甲乙之間的風速
D.產生四地間環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欄目播出了《回到恐龍時代》的節目。眾所周知,恐龍早已滅絕了,但節目中的各類恐龍及其生活環境如同真的一樣。完成下題。
上述節目的播出,體現了哪項關鍵技術的應用( )
A. 高速網絡技術 B. 空間信息技術
C. 大容量數據存儲技術 D. 可視化和虛擬現實技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面某沿海地區山地垂直自然帶分布圖,回答下列各題。
【1】該山地可能位于
A. 北半球溫帶地區 B. 北半球亞熱帶地區
C. 南半球溫帶地區 D. 南半球亞熱帶地區
【2】該山地所在地的氣候主要受
A. 信風影響 B. 季風影響
C. 西風影響 D. 西風和副高交替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1949年(左圖)和1985年(右圖)洞庭湖形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據圖分析,1949年至1985年洞庭湖發生了什么變化?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破壞洞庭湖這一濕地除了加劇洪澇災害外,還有何消極意義?
(3)近年來,通過對長江流域和洞庭湖的綜合治理,洞庭湖的面積比治理前擴大了1/5。請說出其主要的治理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天坑”是分布在喀斯特地區的地貌景觀,因地下溶洞的頂部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左圖為“天坑”在我國的分布示意圖,右圖為甲天坑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問題。
(1)該地貌在我國主要分布在( )
A.廣東、重慶
B.廣西、貴州
C.山西、云南
D.遼寧、四川
(2)若甲地突發洪水,最適宜人員撤離避險的道路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中,圖1是北半球氣壓帶和風帶示意圖,圖2是“亞洲某月季風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A氣壓帶為(填名稱);圖中B風帶為(填名稱).
(2)在圖1中畫出D風帶的風向.
(3)圖1各氣壓帶中,少雨的是(填字母).
(4)圖2表示的季節是北半球 , 圖中H處的氣壓中心名稱是 .
(5)M處盛行(風向)季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N處盛行(風向)季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海南島經濟發展方向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依托自身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建設新興的工業省份
B. 利用豐富的光熱資源,建設熱帶物種基因庫,發展熱帶高效農業
C. 利用優美的熱帶島嶼景觀和民族風情,發展特色旅游業
D. 走生態農業道路,建立基塘農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