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2008年8月1日北京時間18時左右,在我國西北部發生了一次日全食,日食只在地球的一部分地區能欣賞到,而且日全食更是只會光顧地球上一條窄窄的帶子,稱為“日食帶”。
1、日食形成的基本條件
日食一般發生于 (農歷時間)
2、中國新疆哈密和甘肅酒泉是觀測此次日食的最好地區,試分析其原因
3、當我國境內日食開始時,與北京處于同一日期的地區經度范圍是
4、3所在省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是 ,產生的氣候原因有
地形原因:
人為原因:
5、下列對新疆的敘述正確的是 (多項選擇)。
A、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大 B、處于西北災害帶,多地震
C、光照資源豐富,降水充足,有我國最大的商品棉基地
D、沙漠面積廣大,以暖溫帶和亞熱帶為主,生態環境脆弱
E、草場主要分布在山間盆地和山坡 F、天山北坡山地放牧業發達
G、領土與西亞、東亞、北亞、中亞、南亞國家接壤
6、ABCD四種地貌類型中,CD兩類地貌類型分別位于上圖中的 省和 省(填數字代號),形成C地貌地表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簡述D地貌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我國正在建設的四大工程,在促進西部大開發,資源大調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讀“四大工程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填寫四大工程名稱: 屬于水資源跨流域調配的是 工程,屬于能源調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屬于交通設施建設的是 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線氣候變化最顯著的是 工程,所經過的地區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區的是 工程.
(3)四大工程的建設有利于我國東西互補,南北相濟,資源共享,請寫出我國水資源,能源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差異.
水資源分布的南北差異: ;
能源供需的東西差異: , ;
經濟發展水平的東西差異: .
(4)四大工程中,對上海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有積極影響的工程是: ,
,它們對上海的積極影響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 2005年1月6日,中國人口總數達到13億(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13億人口日的宣傳主題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引導人口分布,開發人口資源,維護人口安全,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材料二 據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人士介紹, 經過30年的艱苦努力,我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過快增長,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歷史性轉變,人口總和生育率(所有婦女的累計生育率)從20世紀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世界60億人口日和中國13億人口日也因此各推遲了4年。
材料三 國家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按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中國人口總量在本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將達到峰值14.6億。據分析,在未來20年間,中國每年凈增人口將保持在1000萬左右。2002年中國15~64歲適齡勞動力將高達9.4億,占總人口的65%左右。與此同時,老年人口比重將從現在的7%增加到11.8%,預測當峰值到來時,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將高達23%。
(1)關于我國環境人口容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我國環境人口容量在16億人左右 B.我國環境人口容量最高應控制在13億左右
C. 我國目前人口已大大超過環境人口容量的極限值
D. 我國目前人口達到13億,人口與環境尚屬良性循環的關系
(2)下列有關人口生育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人口的自然增長取決于生育率和死亡率的變動 B.出生率是決定生育率的基礎
C.環境對人口數量變化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生育率和死亡率來實現
D.影響生育率的環境因素主要是氣候、水、土壤等
(3)我國人口與一些資源之間的矛盾已經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
① ;
② 。
(4)我國人口已達到13億,必須正視人口增長與環境關系的現實矛盾,堅定不移地執行
和 等基本國策。
(5)面對我國“白發浪潮”(老齡社會)的到來,你認為應采取哪些應對措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根據所學知識回答有關問題。(共28分)
材料一:2012年5月8日北京時間12點,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達歐洲冰島訪問,在雷克雅未克考察赫利舍迪地熱電廠并與冰島地質工作者和聯合國大學地熱學院學生代表座談。其中來自肯尼亞的學生帕斯菲卡、來自中美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薩爾瓦多的學生羅柏圖和來自中國的學生黃嘉超都談到自己的國家地熱資源豐富及未來對開發本國地熱的美好憧憬與加強不同國度之間合作的愿望,溫總理說當今世界,能源正孕育一場變革,要特別關注兩個領域:一個是最近發現的頁巖氣,另一個是地熱。這兩個領域以往沒有被重視,現在正孕育著很大的突破。
材料二:圖8是有關國家的世界地圖
材料三:中國在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期間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十二五”期間,中國計劃將單位GDP能耗再降16%,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降低17%。中國努力的方向是改造原有電廠,建設新能源電廠,其中就包括地熱電廠。中國要向聯合國有關組織、特別是冰島等開發地熱比較先進的國家學習。
(1)2012年5月8日,圖8中三個國家,白晝最長的是 ,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的是 ,5月8日北京時間12點時,三國當中仍為7日的國家是 。(6分)
(2)肯尼亞的氣候類型是 。肯尼亞這種氣候類型的形成受 因素影響。(4分)
(3)冰島、薩爾瓦多和肯尼亞三國地熱都很豐富,從能量來源來看,地熱資源屬于地質作用中的 作用,其中冰島地處板塊的 邊界,薩爾瓦多地處板塊的 邊界(6分)
(4)總理所說的頁巖氣,是埋藏在 巖(巖石按成因分類)中的一種能源,該類巖石通常具有什么樣的特點?(6分)
(5)根據有關材料及相關知識,說出我國大力開發地熱資源的積極意義。(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上海市青浦區2010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質量抽查考試 題型:材料閱讀
分析有關遼寧沿海經濟帶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圖表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09年7月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包括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等沿海城市在內的遼寧沿海經濟帶,地處環渤海地區重要位置和東北亞經濟圈關鍵地帶,資源稟賦優良,工業實力較強,交通體系發達。加快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對于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完善我國沿海經濟布局,全面參與東北亞及其他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提升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水平,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材料二:2008年2月25日,國務院正式批準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這是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又一個重大舉措。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主要包括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所轄區域范圍,同時涵蓋玉林市、崇左市的交通和物流,土地面積4.25萬平方公里,海域總面積近1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595公里,人口1250多萬。廣西給自己新的歷史定位:“西南出海通道”、中國最開放的前沿陣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橋頭堡和中心樞紐。
1.填表比較遼寧沿海經濟帶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區位條件
|
遼寧沿海經濟帶 |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 |
地理位置 |
中國沿海的最北端,是東北地區的最便捷出海口 |
中國沿海的最南端,是西南地區的最便捷出海口 |
地形區 |
|
|
氣候類型 |
|
|
農業地域類型 |
|
|
2.簡述20世紀70年代以前影響遼寧省鋼鐵、機械工業的區位因素,并指出這個時期遼寧省鋼鐵、機械工業區位選擇的最主要因素。
3.下列景觀圖,在廣西不能看到的是………………………………………………………( )
A B C D
4.根據材料信息,簡述廣西發展煉鋁工業的有利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