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下面我國能源區域分布和能源調運路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從能源分布看:①地區常規能源中________豐富,②地區常規能源中________豐富,③地區新能源中________、________豐富。
(2)圖中實線和箭頭為我國正在建設的兩在能源工程,A是________工程,B、C、D是________工程。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C線路的電力比B線路優越,試分析其原因。
(3)簡答開發④地區水電基地的有利條件。
(4)A、C線路能源調運對開發⑥地區有什么戰略意義。
(5)2003年全國19省拉閘限電的過程中,有些省份能源豐富,試分析2003年④⑤兩省發生“電荒”的主要自然原因。
(6)簡要分析⑥⑦地區能源供應長期緊張的主要原因。針對我國能源結構的特點,回答解決⑥⑦地區“電荒”的主要措施。
(7)我國優先發展水電的有利條件是
①水能蘊藏量世界第一,開發前景廣闊
②對水能資源優先開發利用符合人類的共同利益,也是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③根據國際經驗,我國已進入加快工業化發展的重要階段,能源需求將持續增長
④目前我國能源供應以煤為主,石油、天然氣資源短缺,人均資源量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0﹪,能源發展受到了資源污染問題的約束,而我國的水能資源開發利用不到達25﹪,利用好豐富的水能資源是我國能源政策的必然選擇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圖甲表示的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及國內三大經濟地帶城市化水平的變化情況,圖乙為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的劃分圖,回答3~5題。
甲
乙
3.關于我國三大經濟地帶城市化水平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三個經濟地帶城市化水平的區域差異在縮小
B.三個經濟地帶城市化水平都在不斷上升,近年來上升有所減慢
C.近年來西部地帶的城市化發展速度超過了中部地帶,已經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
D.東部地帶的城市化水平最高,近年來發展速度很快
4.為降低生產成本,某棉紡織企業由A地帶向C地帶轉移的因素可能是( )
A.接近原料產地 B.接近廉價勞動力
C.接近消費市場 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5.下列關于該類工業轉移帶來的主要影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短期內可能導致移出地大量民工失業
B.會給移入區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
C.有利于移出地產業結構升級
D.促進移入地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屆江西省紅色六校高三第二次聯考文科綜合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2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城鎮化是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結果。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區域發展基礎條件、產業發展和體制背景等多方面的影響。除傳統的城鎮化影響因素(如工業化)外,我國出現了許多推動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力(如區位優勢、第三產業、戶籍制度、建設資金投資主體多元化等)。我國大陸沿海各省區(市)推動城鎮化的影響因子差異很大(表2)。
表2
| 影 響 因 子 | 意 義 |
第一因子 | 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省外遷入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交通干線公路網密度 | 反映人口鄉村——城市流動、跨區域流動的強度和便捷程度 |
第二因子 | 港口吞吐量、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外商實際投資額 | 反映城鎮化中非工業化的拉動因素,即工業化不高情況下的城鎮化 |
第三因子 | 人均GDP、城鎮登記失業率、人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 反映綜合經濟實力壯大從而推動城鎮化發展的情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西省紅色六校高三第二次聯考文科綜合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2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城鎮化是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結果。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區域發展基礎條件、產業發展和體制背景等多方面的影響。除傳統的城鎮化影響因素(如工業化)外,我國出現了許多推動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力(如區位優勢、第三產業、戶籍制度、建設資金投資主體多元化等)。我國大陸沿海各省區(市)推動城鎮化的影響因子差異很大(表2)。
表2
|
影 響 因 子 |
意 義 |
第一因子 |
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省外遷入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交通干線公路網密度 |
反映人口鄉村——城市流動、跨區域流動的強度和便捷程度 |
第二因子 |
港口吞吐量、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外商實際投資額 |
反映城鎮化中非工業化的拉動因素,即工業化不高情況下的城鎮化 |
第三因子 |
人均GDP、城鎮登記失業率、人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
反映綜合經濟實力壯大從而推動城鎮化發展的情況 |
材料二:該圖為2000年與2005年大陸沿海省區城鎮化水平及變動幅度。
材料三:國務院近日正式批復《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一核兩翼三圈九區多島”是浙江省未來海洋經濟發展的總體布局!兑巹潯分刑岢龇龀峙嘤慌Q髴鹇孕孕屡d產業,以提升浙江整體產業層次。
(1)簡述2000~2005年,我國大陸沿海省區(市)的城鎮化發展的特點。(6分)
(2)從工業結構差異入手,分析說明廣東省和遼寧省的城鎮化第一因子的差異。(10分)
(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鎮化有明顯的非工業化拉動特征。據此推測這些。ㄊ校┤萎a業共同的變化狀況。(4分)
(4)簡述浙江省發展海洋經濟的優勢自然條件。未來浙江省可以發展哪些海洋戰略性新興
產業?(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東北、山西為代表的煤炭資源型城市陸續出現了經濟結構、經濟增長、居民收入、資源環境、社會就業等諸多問題。由于大規模、高強度的資源開發,雖為國家工業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能源和資源支撐,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資源、環境、生命和后續發展能力的代價。在2008年、2009年、2011年,我國分三批確定了69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縣、區)。圖中為資源型城市生命周期與資源產業生命周期圖。據此回答4—5題。
4. 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最佳的產業結構調整時間段為( )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 D. ⑤~⑥
5.下列措施中不適合我國煤炭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過程中產業結構調整路徑選擇的是( )
A. 將煤炭產業的重心由開采轉為深加工,延長開采周期
B. 增加科技投入,改造傳統工業,提高產業競爭力
C. 大力扶植機械制造業和生物制藥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D. 利用區位和市場優勢,重點發展食品加工業,削弱第三產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