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絲綢之路東起中國西安,西至埃及亞歷山大。
陸上絲綢之路是東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為東西兩段,東段主要在今中國境內,其正式開通源自張騫通西域,漢與西域的交往主要通過河西走廊;南北朝時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據政權占領,南朝與西域的交往主要通過今青海境內的青海道;唐朝統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復了在絲綢之路中的主導地位;11世紀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斷,北宋只能向北渡過黃河,再由河套地區向西進入西域。從元朝起,河西走廊成為中西方交往的穩定通道。
在上圖乙地中,說明乙地主要農作物及其分布,并闡述乙地農業發展的自然地理條件。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在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中, 可持續發展是基礎, 可持續發展是條件, 可持續發展是目的。
(2)“退耕還林還草”政策屬于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中的 (選擇填空)。
A.經濟系統 B.生態系統 C.人的管理調控 D.社會系統
(3)“發達國家將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_________原則。
(4)說出圖中經濟系統所包含的基本經濟活動(說出三類基本活動即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山西能源資源開發的優勢條件有( )
①資源豐富 ②位置適中 ③農業基礎好 ④開采條件好 ⑤市場需求量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截止到2016年3月6日18時,鄱陽湖星子站水位為9.85m,低于該站10m枯水點位,整個鄱陽湖床已經基本成了一望無際的荒漠與草原。讀長江水系圖及鄱陽湖床景觀圖,完成下列問題。
【1】鄱陽湖景觀所處的自然帶為
A.熱帶草原帶 B.亞熱帶荒漠帶
C.熱帶荒漠帶 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2】進入6月份,鄱陽湖草原逐漸消失,主要是因為
A.受副熱帶高壓控制,草原轉變為荒漠
B.進入梅雨季節,草原被湖水淹沒
C.受西南季風影響,草原因洪澇而死亡
D.正值夏播季節,草原被人為破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山區和平原的商業網點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
(1)一個地區商業網點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商業網點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_______,這樣才能吸引大量的購物者,所以很多商業網點以_______為原則。
(2)由圖可看出,山區和平原商業網點的密度差異表現為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3)就商業活動的組織形式而言,山區更多地采用貨郎擔、大篷車的組織形式,而平原則多采用商業街、商業小區的組織形式。隨著_______等新技術在商業活動中的應用和推廣,使商業網點的組織形式發生了新的變化。目前,不必走出家門的一種新購物方式是_____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甲圖和乙圖分別為我國東部中緯度某山區南北坡1月和7月平均氣溫隨海拔的變化圖,其中各點為不同海拔實測得到的氣溫值,線段代表不同坡向的氣溫變化趨勢。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關于圖示信息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冬季同海拔南北坡溫差比夏季大 B. 虛線可能代表北坡的氣溫變化
C. 同海拔南北坡溫差隨高度增加而遞增 D. 1月隨高度增加溫度變化幅度大于7月
【2】甲圖中同海拔南北坡溫差顯著,下列有關原因對應正確的是
①北坡獲得太陽輻射相對較少 ②北坡受冬季風的影響更明顯
③南坡降水量豐富,大氣保溫作用明顯 ④南坡為背風坡,下沉氣流影響氣溫變化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蜂農為了“追花奪蜜”,往往要不停地遷徙放蜂,下圖示意我國東線放蜂線路。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影響蜂農遷徙放蜂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
A.光照 B.氣溫 C.降水 D.市場
【2】蜂農沿圖示路線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是
A.在閩粵遇山洪沖走蜂箱
B.在皖南遇梅雨滴蜜無收
C.在華北遇干旱蜜源減少
D.在東北遇初霜蜜蜂挨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數以億計的農民工在春節返鄉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務工的遠方成都市,轉而選擇離家不遠的務工地,這一現象稱為務工潮倒吸現象。下圖為2008-2015年我國農民工數量及月均收入變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圖中顯示2015年我國農民工
A. 總人數已經超過了3億 B. 本地務工人數超過外地務工人數
C. 外出務工人數約占61% D. 月人均收入超過4000元
【2】出現務工潮倒吸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國內地
A. 交通條件改善,空氣質量良好
B. 產業升級迅速,人力資源需求量大
C. 人口政策調整,生育放寬二胎
D. 各類城市發展,就業創業機會增多
【3】影響農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
A. 勞動力市場供需 B. 能源價格的波動
C. 勞動力年齡結構 D. 產業結構的調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2年1月8日,中國一年一度的春運大幕正式開啟,40天的春運中,全國旅客出行人次突破30億人次。據此完成題。
【1】我國每年的春運現象,反映出我國目前的人口遷移方向主要是
A.城市→農村 B.農村→城市 C.農村→農村 D.城市→城市
【2】今年的春運中,春運壓力最大的廣東省吸引大量人口遷入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經濟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會文化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