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下圖為世界某區域略圖。
材料二 開普敦港位于南非西南沿海處,南距好望角52km。開普敦港地理位置重要,是南非的主要港口之一。交通運輸發達,有鐵路可直達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公路與國內各地相通。港口距機場約20km,每天有航班飛往約翰內斯堡,再連接國外航班。
(1)說出南非海陸位置的特點,并說明其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重要意義。
(2)南非內陸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為________,主要的自然影響因素為________。
(3)說明A河流在航運、水能利用方面的價值。
(4)評價開普敦港形成和發展的區位條件。
(1)位于非洲南端(部),東西分別臨印度洋和大西洋,位置非常重要。沿岸航線是溝通東西方(歐洲西部與南亞、東南亞和東亞)的交通要道(是歐洲沿非洲西海岸通往印度洋及太平洋的必經之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航道之一。
(2)鐵路運輸 地形(以高原為主)
(3)航運:河道狹窄,通航能力差。水利:陡岸較多,有許多適宜開發的中小型壩址,但都因流量不足,水電開發意義不大,水能開發集中在上游河段。南非需要大量的工業、灌溉和生活用水,因此供水成為河流開發的首要任務。
(4)有利條件:沿海地區地勢低平,利于筑港;屬于地中海氣候,冬季氣溫在0℃以上,沒有結冰期;依托開普敦,綜合實力強;交通運輸便利,經濟腹地廣;地理位置重要等。不利條件:沿海地區風浪大。
【解析】 第(1)題,評價交通位置應考慮三個方面:地理位置,連接的地區,與重要交通干線和樞紐的關系。第(2)題,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應考慮該地區的地理環境特點,比較各種可能運輸方式的優缺,特殊的運輸需求等,如南非以高原為主,國土面積較大,經濟較發達,適合發展鐵路運輸。第(3)題,由該河流經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區,可推知河流流量小且季節變化大;由該地區為高原地形可知,河道狹窄,有落差,通航能力差,但能滿足水資源的需求,如引水灌溉等。第(4)題,港口區位條件可從三個方面分析:陸域條件,如地形、地勢、地質等;
水域條件,如水深、水域面積大小、風浪等;腹地大小。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早晨出發時昏天黑地,恰似子夜,接近中午才曙光初露,只見路邊所有黑色的樹枝全部變成了金枝銅干。但是,不到一百公里光輝漸淡,終于一片昏昏沉沉……大霧不知從何升起,車窗上又噼噼啪啪響起雨點,從此這霧再也不散,這雨再也不!保ㄕ杂嗲镉晡募。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中敘述的自然現象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分別是
A.12月,黑龍江的漠河
B.12月,南美洲的南端
C.12月,北歐
D.12月,四川盆地
該地的氣候類型最有可能是
A.溫帶海洋性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
C.亞熱帶季風氣候
D.極地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吉林省油田高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很多地區農業生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圖14中A、B、C、D 所在區域的農業均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料二:基塘模式是通過挖塘抬田形成基塘后,農民在基上種桑養蠶,把蠶沙投放到魚塘養魚,塘泥回田肥桑,使得“桑茂蠶壯魚肥”。這就是傳統的桑基魚塘。如今,“蔗基魚塘”、“果基魚塘”、“花基魚塘”等更多形式的基塘農業不斷出現。圖15為“基塘生產模式示意圖”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⑴從農業地域類型來看,A是 。從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來看,限制A地農業發展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
(2)C地區特色農業生產模式如圖15所示,分析材料二,C地區該農業生產模式所屬農業地域類型是 。
(3)B地糧食生產,屬于 (填農業地域類型名稱)。分析B地發展該種農業的區位優勢。(至少答三點)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云南省芒市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每題2分,共10分)
材料一 新華網北京2004年12月26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北海域當地時間26日上午8時(東七區)發生里氏8.9級強烈地震,并引發海嘯,東南亞和南亞數個國家受波及,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
材料二 新華網消息:國際救援組織和一些醫療專家28日表示,海嘯摧毀了當地所有醫療設施和疏散系統,加上疫病流行,在今后幾天里,如果救援工作延誤,印度洋海嘯造成受災死亡人數可能突破20萬人。
材料三 災害地區圖
【小題1】當這一悲劇發生的時候,全球許多地方正處在圣誕節的歡樂之中,其中全球處于圣誕節這一天的國家有( )
A.美國 | B.意大利 | C.巴西 | D.日本 |
A.RS技術 | B.GPS技術 | C.GIS技術 | D. DOS技術 |
A.打電話 | B.拍電報 | C.通過互聯網 | D.利用航空快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云南省芒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每題2分,共10分)
材料一 新華網北京2004年12月26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北海域當地時間26日上午8時(東七區)發生里氏8.9級強烈地震,并引發海嘯,東南亞和南亞數個國家受波及,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
材料二 新華網消息:國際救援組織和一些醫療專家28日表示,海嘯摧毀了當地所有醫療設施和疏散系統,加上疫病流行,在今后幾天里,如果救援工作延誤,印度洋海嘯造成受災死亡人數可能突破20萬人。
材料三 災害地區圖[來源:Z_xx_k.Com]
1.當這一悲劇發生的時候,全球許多地方正處在圣誕節的歡樂之中,其中全球處于圣誕節這一天的國家有( )
A.美國 B.意大利 C.巴西 D.日本
2.簡述本次地震發生的區域多地震的原因。
3.從材料二可以看出,造成人員傷亡的原因既有地震、海嘯直接造成的,也有疫病流行造成的,這說明地質災害具有______________性。
4.專家認為,如果這個地區有像太平洋預警系統一樣的設施,就可大大減少死亡人數。能及時、全面、迅速監測海嘯的主要地理信息技術是( )
A.RS技術 B.GPS技術 C.GIS技術 D. DOS技術
5.某自然災害臨測站將其災害預報信息,及時傳遞到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最佳途徑是( )
A.打電話 B.拍電報 C.通過互聯網 D.利用航空快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重慶一中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文綜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早晨出發時昏天黑地,恰似子夜,接近中午才曙光初露,只見路邊所有黑色的樹枝全部變成了金枝銅干。但是,不到一百公里光輝漸淡,終于一片昏昏沉沉……大霧不知從何升起,車窗上又噼噼啪啪響起雨點,從此這霧再也不散,這雨再也不!保ㄕ杂嗲镉晡募Wx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1.材料中敘述的自然現象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分別是
A.12月,黑龍江的漠河
B.12月,南美洲的南端
C.12月,北歐
D.12月,四川盆地
2.該地的氣候類型最有可能是
A.溫帶海洋性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
C.亞熱帶季風氣候
D.極地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