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甲、乙兩種氣候類型分布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
【1】甲氣候典型的特征是干旱多霧,其中多霧的主要成因是( )
A. 當地居民大量使用礦物燃料B. 地形對氣流的阻擋
C. 沿岸有寒流經過D. 沿岸有暖流經過
【2】乙氣候類型的特征是( )
A. 氣溫日較差大B. 降水季節變化大
C. 大陸性顯著D. 氣溫年較差小
【3】甲、乙兩氣候類型的分布都受到( )
A. 迎風坡的影響B. 緯度的影響
C. 洋流的影響D. 經度的影響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海水鹽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體與海水重量之比,其高低主要受降水量、蒸發量和徑流量影響。波羅的海的海水鹽度不超過1%,是世界鹽度最低的海區。下圖示意某區域位置,該區域家具生產歷史悠久并擁有眾多享譽世界的品牌。
(1)甲地多年平均降水量2250mm,降水天數達235天,請分析原因。
(2)簡述波羅的海海水鹽度低的原因。
(3)簡述該地區發展家具制造業的優勢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31閱讀下列材料及圖,回答下列問題。
河南是目前全國最大的肉類食品、速凍食品、方便面、餅干、調味品生產加工基地,擁有“雙匯”“思念”“三全”等眾多知名品牌,其速凍食品更占據了全國60%的市場。隨著食品加工技術的不斷升級和產品更新,河南已從“中國糧倉”變成了“國人廚房”。
(1)簡述河南省的地形特征。
(2)簡述圖中①②兩項水利工程的作用。
(3)為了研究河南省部分地區農業發展狀況,有一地理興趣小組對該省東南部某地的一個農村進行了社會調查,獲得下表資料:
根據以上資料分析該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合理的改進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年我國水資源、人口、耕地和經濟總量區域比重圖,完成下列各題。
【1】人口數量最多、經濟總量最大的區域是( )
A. 西南區B. 西北區C. 南方區D. 北方區
【2】水資源與人口、耕地、經濟發展匹配較差的區域是( )
A. 北方區和南方區B. 北方區和西南區
C. 西北區和西南區D. 西北區和南方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的虛線是某島火山噴發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線,a<b<c。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該火山噴發時最有可能的季節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2】下列關于該島嶼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終年溫和多雨 ②植被具有耐旱特征 ③雨熱同期 ④適宜生長柑橘、葡萄
A. ②④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3】關于該山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組成巖石以花崗巖為主B. 巖石具有明顯的層理結構
C. 與我國華山成因相同D. 形成物質來自于上地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2為西亞三個城市的氣溫、降水量圖 完成3~4題。
圖2
3.不論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風帶南移 B.受印度洋影響明顯
C.信風強盛 D.暖流帶來的水汽多
4.耶路撒冷與喀布爾的夏溫相當,但冬溫相差約10℃,影響喀布爾冬溫較低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 B.地勢
C.洋流 D.人類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為黃土高原上某一地區示意圖,圖乙為華北平原上某一地區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黃土高原上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2)圖甲中的a坡和c坡,土壤侵蝕力大的是 坡,原因是 。
(3)若圖乙中a,b,c,d四處為工業規劃用地,則 處宜建鋼鐵廠,理由是 。
(4)若圖乙中a,b,c,d四處為農業規劃用地,則 處宜建設以生產蔬菜為主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植生滯留槽,又稱作“雨水花園”,主要機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滲、吸附攔阻作用和滯留槽中生物性的反應;另外,植生滯留槽可滯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滯留槽成為建設海綿型城市的新亮點。下圖為城市植生滯留槽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城市建設采用“植生滯留槽”后( )
A. 水汽蒸發減少 B. 地表水下滲增加
C. 地表徑流增加 D. 大氣降水減少
【2】下列屬于城市“植生滯留槽”的建設對城市環境的影響是( )
A. 調節城市局部氣候,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B. 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導致城市氣溫日較差增大
C. 發揮生物滯水功能,根治城市內澇
D. 增加地表水下滲,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區域等高線和地層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處地貌( )
A. 向斜成山 B. 向斜成谷
C. 背斜成山 D. 背斜成谷
【2】乙處( )
A. 是李家莊良好的引水源頭
B. 是良好的儲水構造
C. 和甲地地勢差異主要是內力形成
D. 侵蝕作用明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