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地理教研室 題型:043
材料1 華北某地有關資料表
材料2 1982年以后,該地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把農作物秸稈和糧食加工產生的米糠、麩皮作為飼料送至飼料場,牲畜的糞便、部分秸稈進入沼氣池,產生的沼氣供農民作為生活燃料。沼渣和沼液,一部分送至魚塘養魚,一部分送至農田和蔬菜大棚作為肥料,一部分沼渣經加工后又成為飼料。魚塘的底泥又可作為農田、果園的肥料。這個地區已初步形成了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種植、養殖、加工多種經營的生產結構,農業生產步入了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經營、清潔化生產的良性發展軌道。
材料3 胡楊又稱胡桐,為楊柳科落葉喬木,耐鹽堿,多生長在水源附近。在我國西北地區生長較快,是我國西北干旱地區的重要造林樹種。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河西走廊等地。
……
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沙漠分布面積最廣的地區,沙漠內部塔里木河沿岸及沙漠邊緣洪積扇前緣分布有以胡楊、柳樹為主的天然植被帶,形成沙漠中的天然綠洲。20世紀50年代后期,新疆某生產建設兵團在塔里木河流域鏟除了13萬多公頃的天然胡楊林,建立了30多個大型國營農場,使之成為南疆新興的糧棉、瓜果基地,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1982年該地區農業生產部門以________業為主。
(2)與1982年相比,2003年該地河流含沙量減少,原因是當地森林覆蓋率________,導致水土流失程度________。
(3)該地區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的________農業,在農業發展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調整________;開展________;廣開源流,開發利用________能源。
(4)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的特色農業分別是:新疆________農業,青海________農業,內蒙古河套平原的________農業。影響上述地區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胡楊林外,適合在西北地區耐旱的固沙植物還有哪些?請舉例。
(6)你認為該生產建設兵團的農業生產前景如何?請闡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結合材料,讀圖9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焚風是出現在山脈背面,由山地引發的一種局部范圍內的空氣運動形式——
過山氣流在背風坡下沉而變得干熱的一種地方性風。焚風現象是A市氣候的一個顯著特點。
平均每年出現焚風19天,最多的年份可達49天。
材料四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是指經濟增長的方式由不可持續性向可持續性轉變;由粗放
型向集約型轉變;由出口拉動向內需拉動轉變;由結構失衡型向結構均衡型轉變;由高碳經
濟型向低碳經濟型轉變;由投資拉動型向技術進步型轉變;由技術引進型向自主創新型轉
變;由忽略環境型向環境友好型轉變;由“少數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轉變。
(1)根據圖9及所學知識,判斷A市的焚風現象出現的主要季節并說明理由。
(2)指出圖中B、C、D三地農業開發中所面臨的生態問題及其對華北地區的影響?
(3)比較甲省、乙市特色化學工業和長江三角洲化學工業類型差異(按原料分類),并分別說明各自發展的優勢條件。
(4)依據材料三、四說出2009年北京昌平區收入最高的特色農業發展的有利社會經濟因素,并從地理學科的角度就改變該地區經濟增長方式提出若干建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福建省漳州市畢業班適應性考試文科綜合試題地理部分 題型:綜合題
(37分)結合材料,讀圖9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焚風是出現在山脈背面,由山地引發的一種局部范圍內的空氣運動形式——
過山氣流在背風坡下沉而變得干熱的一種地方性風。焚風現象是A市氣候的一個顯著特點。
平均每年出現焚風19天,最多的年份可達49天。
材料四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是指經濟增長的方式由不可持續性向可持續性轉變;由粗放
型向集約型轉變;由出口拉動向內需拉動轉變;由結構失衡型向結構均衡型轉變;由高碳經
濟型向低碳經濟型轉變;由投資拉動型向技術進步型轉變;由技術引進型向自主創新型轉
變;由忽略環境型向環境友好型轉變;由“少數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轉變。
(1)根據圖9及所學知識,判斷A市的焚風現象出現的主要季節并說明理由。(6分)
(2)指出圖中B、C、D三地農業開發中所面臨的生態問題及其對華北地區的影響?(12分)
(3)比較甲省、乙市特色化學工業和長江三角洲化學工業類型差異(按原料分類),并分別說明各自發展的優勢條件。(6分)
(4)依據材料三、四說出2009年北京昌平區收入最高的特色農業發展的有利社會經濟因素,并從地理學科的角度就改變該地區經濟增長方式提出若干建議。(1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上海模擬題 題型:綜合讀圖題
城市是人類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焦點和核心。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7年12月16日,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報請國務院同意,批準武漢城市圈和長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作為首次開展的“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中部試驗區彰顯中央促進中部崛起、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堅定決心,同時也表明我國探索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發展之路、落實科學發展觀邁出了新的步伐。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武漢位于長江流域腹心,是長江中游水陸交通樞紐,號稱“九省通衢”,明清時期已發展成為長江中游重要的工商業重鎮。自近代開埠通商,各類新式工商企業陸續興辦,武漢工商業日益發達,到19世紀末發展成為長江中游最大的工商業城市。
材料二 武漢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發源地。武昌起義爆發后,成立的湖北軍政府立即宣布廢除清朝宣統年號,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又頒布《中華民國鄂州約法》,規定國家主權屬于人民,人民享有言論、結社、信仰等自由;還通告全國,號召各省人民發動起義,共同推翻清政府腐朽統治。
(1)近代武漢開埠通商的背景是什么?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開埠通商后武漢工商業日益發達的因素。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湖北軍政府政治制度變革的基本主張,指出武昌起義的重大影響。
材料三 中部地區(指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六省)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地處中部腹地,承東又啟西,照南又顧北。中部地區的每一個發展步伐的外溢效應都能惠及東部和西部……綜合分析中部地區就會發現,“中部崛起”戰略具有“四兩撥千斤”“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功效,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如同在中部腹地安裝一臺強有力的發動機。——《區域發展戰略的重大轉折——為什么要實施“中部崛起”戰略》
(3)結合材料三和圖(中原城市群規劃圖)分析: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實現中原崛起的重要手段。與國內其他城市群相比,你認為中原城市群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材料四 我國某區域圖
(4)圖中甲區域為我國著名商品糧基地,它是 與我國東北地區重要的商品性農業生產基地相比,有哪些區位優勢?
材料五 進入21世紀,隨著市場機制作用的日益增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經濟圈對中部地區的依賴日益加深,所以,必須加快中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為東部地區提供廣闊而穩定的原料產地和市場,如果中部地區發展不起來,將直接拖累東部地區的發展,嚴重阻礙全國經濟的增長。
(5)材料五主要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什么觀點?
材料六 2007年6月11日,在湖北省第九次黨代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在《堅持科學發展,推進改革創新,為構建促進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而奮斗》的報告中說,武漢依托人才、技術、工業基礎的優勢,在打造城市圈的過程中逐漸顯示出了作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的龍頭地位。武漢的光纖、激光和數控等一批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走上了一條“差異化發展的道路”。早在一年前,中央關于中部崛起的10號文件也已將武漢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帶4個中部城市群正式入圍,這意味著武漢已進入國家宏觀發展戰略視野。
(6)結合材料六,運用所學的政治常識分析黨和政府在中部的崛起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