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國某地區等降水量線(單位mm)圖”,分析下列問題:(14分)
(1)圖中A地所處地區的優勢是“—黑—白—紅”。這里的“—黑”指的 能源資源,“一白”指經濟作物 ,“一紅”指在特殊的干旱氣候條件下,種植的紅色農產品(如番茄、枸杞等)。紅色農產品質量好的原因是什么?(4分)
(2)圖中甲代表是 河,其主要補給水源是 (2分)
(3)根據等值線分析A、B兩地降水量的差別及主要原因。(4分)
(4)導致甲河流域荒漠化發生和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有效
的防治措施?(4分)
(1)石油 棉花(2分) 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或充足) (2分)
(2)塔里木 冰雪融水(2分)
(3)因為遠離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別是青藏高原隆起對水汽的阻隔,導致A降水少(2分)。B地處大西洋氣流的迎風坡,降水較多(2分)
(4)水資源利用不當(2分)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資源,發展節水農業,營造防護林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區域地理。
(1)結合圖示的重要地理輪廓和城市等事物,判斷該地區為新疆。當地盛產石油、棉花。新疆適宜瓜果生長的主要優勢條件從氣候干旱,光照強、晝夜溫差大分析。
(2)甲表示新疆塔里木河,位于干旱地區,水源補給靠冰川融水;
(3)圖示A位于塔里木盆地內,周圍山脈阻隔,故降水量少;B位于天山北側,為來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迎風坡。
(4)該地區水資源少,由于上中游地區的過度用水,導致下游水量減少,河流干涸,植被枯萎,則荒漠化擴張;故主要的治理措施從合理用水和保護植被分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新教材新學案 地理③必修 題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為我國某地區等降水量線分布圖,讀圖回答下題:
在該地區修筑鐵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難有( )
A.缺氧和凍土問題
B.沼澤和草地問題
C.沙丘和戈壁問題
D.溶洞和暗河問題
該地區農業生產的主要模式是( )
A.山地畜牧業、綠洲農業
B.高寒畜牧業、河谷農業
C.河漫灘畜牧業、灌溉農業
D.農耕區畜牧業、生態農業
該地區糧食作物高產的主要原因是( )
A.熱量充足,降水豐沛 B.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C.光照強,晝夜溫差大 D.墾殖歷史悠久,精耕細作
該地區的農田、村鎮和城市多分布在( )
A.青海湖和察爾汗鹽區周圍 B.柴達木盆地邊緣的綠洲
C.公路和鐵路沿線 D.海拔較低的河谷兩岸
圖中等降水量線明顯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暖濕氣流沿河谷深入
B.地處迎風坡
C.多鋒面、氣旋活動
D.地勢西高東低,有利于東南季風深入
有關該區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區有豐富的地熱能資源
B.圖中地區的海拔較高,因此氣溫低
C.圖中甲處自然帶表現為明顯的垂直地帶性
D.圖中甲處等降水量線密集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海陸位置
對甲、乙兩地能源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地石油比乙地豐富 B.乙地水能比甲地豐富
C.甲地太陽能比乙地豐富 D.乙地太陽能比甲地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為我國某地區等降水量線分布圖,讀圖回答下題:
在該地區修筑鐵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難有( )
A.缺氧和凍土問題
B.沼澤和草地問題
C.沙丘和戈壁問題
D.溶洞和暗河問題
該地區農業生產的主要模式是( )
A.山地畜牧業、綠洲農業
B.高寒畜牧業、河谷農業
C.河漫灘畜牧業、灌溉農業
D.農耕區畜牧業、生態農業
該地區糧食作物高產的主要原因是( )
A.熱量充足,降水豐沛 B.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C.光照強,晝夜溫差大 D.墾殖歷史悠久,精耕細作
該地區的農田、村鎮和城市多分布在( )
A.青海湖和察爾汗鹽區周圍 B.柴達木盆地邊緣的綠洲
C.公路和鐵路沿線 D.海拔較低的河谷兩岸
圖中等降水量線明顯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暖濕氣流沿河谷深入
B.地處迎風坡
C.多鋒面、氣旋活動
D.地勢西高東低,有利于東南季風深入
有關該區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區有豐富的地熱能資源
B.圖中地區的海拔較高,因此氣溫低
C.圖中甲處自然帶表現為明顯的垂直地帶性
D.圖中甲處等降水量線密集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海陸位置
對甲、乙兩地能源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地石油比乙地豐富 B.乙地水能比甲地豐富
C.甲地太陽能比乙地豐富 D.乙地太陽能比甲地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廣東省高三12月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28分)讀我國某區域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陰影所示地區的自然帶屬于______________。(2分)
(2)今年初,該地區由于降水偏少,河流水位下降,導致海水上溯,出現“________”現象,影響了飲用水質。對該現象的防治措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圖中陰影所示地區傳統農業的特色是________農業,現在已為生產花卉、蔬菜、水果、禽畜等產品的出口農業所取代,隨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農產品市場地域不斷開拓。(6分)
(4)圖中陰影所示地區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能源供應一直緊張,今年還出現了“油荒”現象。為此,在繼續發展_______等新能源的同時,還要加強跨區域調配能源的“________”工程建設。(8分)
(5)改革開放以來,圖中陰影所示地區利用區位優勢發展了_____________型加工業。近年來,該類產業逐漸向其北部山區轉移,原因是那里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區位優勢。(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屆河南省鄭州外國語高二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文科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我國某地區等降水量線分布圖,讀圖回答下題:
1.在該地區修筑鐵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難有( )
A.缺氧和凍土問題
B.沼澤和草地問題
C.沙丘和戈壁問題
D.溶洞和暗河問題
2.該地區農業生產的主要模式是( )
A.山地畜牧業、綠洲農業
B.高寒畜牧業、河谷農業
C.河漫灘畜牧業、灌溉農業
D.農耕區畜牧業、生態農業
3.該地區糧食作物高產的主要原因是( )
A.熱量充足,降水豐沛 B.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C.光照強,晝夜溫差大 D.墾殖歷史悠久,精耕細作
4.該地區的農田、村鎮和城市多分布在( )
A.青海湖和察爾汗鹽區周圍 B.柴達木盆地邊緣的綠洲
C.公路和鐵路沿線 D.海拔較低的河谷兩岸
5.圖中等降水量線明顯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暖濕氣流沿河谷深入
B.地處迎風坡
C.多鋒面、氣旋活動
D.地勢西高東低,有利于東南季風深入
6.有關該區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區有豐富的地熱能資源
B.圖中地區的海拔較高,因此氣溫低
C.圖中甲處自然帶表現為明顯的垂直地帶性
D.圖中甲處等降水量線密集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海陸位置
7.對甲、乙兩地能源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地石油比乙地豐富 B.乙地水能比甲地豐富
C.甲地太陽能比乙地豐富 D.乙地太陽能比甲地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