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資源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共同關注的議題。下圖示意東亞部分區域。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圖示半島南部地區的主要海岸類型,并說明該海岸發展海濱旅游的有利自然條件。
(2)簡述海洋生物多樣性面臨的主要威脅。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2009年2月2日是第13個世界濕地日,其主題為“從上游到下游,濕地連著你和我”,旨在呼吁人們關注河流流域,共同保護流域的生態環境。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包括沼澤、泥炭地、濕草甸、湖泊、河流、滯蓄洪區、河口三角洲、灘涂、水庫、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 米的海域地帶等,是具有獨立特殊功能的生態系統。濕地的生態功能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上述材料,回答1—3題。
1.濕地的生態功能主要有
①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環境質量 ②涵養水源,調節區域氣候
③降解污染物 ④為人類提供豐富的動植物產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內陸濕地形成的自然條件有
①干旱少雨 ②地勢低,水源較充足
③緯度高,氣溫低,蒸發微弱 ④植被茂密,有凍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導致濕地破壞的主要原因有
A.大量工業廢棄物的堆放 B.海洋資源的開發
C.農業圍墾、城市化建設 D.開挖魚塘發展養殖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年魯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五4.2國際行動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面是我國已經簽署的一些國際多邊協定,讀后按要求回答。
①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②關于保護臭氧層的維也納公約
③控制危險廢棄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公約
④干預公海油類污染突發事故國際公約
⑤國際捕鯨管制公約
⑥生物多樣性公約
⑦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⑧核事故及早通報公約
1.這些公約的簽訂說明我國積極參加 環境保護活動。對于氣候 、 蔓延等跨國問題,必須進行 合作,同時制定各國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標和政策。以上做法符合可持續發展的 性原則。
2.上述公約中,屬于保護生物資源的是 ;保護大氣的是 ;保護海洋的是 ;防止固體污染物的是 。
3.保護生物資源種類,體現了人與生物之間的 原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地理(福建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5分)
“海洋資源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共同關注的議題。圖15示意東亞部分區域。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圖示半島南部地區的主要海岸類型,并說明該海岸發展海濱旅游的有利自然條件。(9分)
(2)簡述海洋生物多樣性面臨的主要威脅。(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福建省高考真題 題型:綜合讀圖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