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長城是我國古代軍事防御體系中最大的工程建筑,也是勘稱世界奇跡的偉大工程之一。讀圖完成:
萬里長城示意圖
(1)長城屬于_______文化景觀,它的建筑規模、工程技術水平反映了我國古代的_______(物質、精神)文化,當時建造它的功能是_______。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人們賦予長城更豐富的文化內涵,長城是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象征。因此,長城也反映出我國的_______(物質、精神)文化。它的功能也發生了變化,現在長城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資源,它的旅游價值主要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長城向東延伸至______;明清時期,在該長城附近發生的重要戰役是____________。
(3)清朝建立以后,長城作為軍事防御工事的功能逐漸減退。試分析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
(4)長城位于一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線附近。在陜、晉的北部邊緣較為明顯。如:
地形上可作為_______區和_______區(我國兩大著名地形區)的分界線;
氣候上是我國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區和東部_______區的分界(并與我國400㎜年等降水量線大致吻合);
農業上是我國_______(糧食作物)和_______(糧食作物)種植的分界線,還是我國古代農業和_______的分界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我國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山麓地帶分布的綠洲屬于( )
A. 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現象 B. 由沿海向內陸的地域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現象 D. 非地帶性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同步題 題型:材料分析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種植被景觀,荒漠化是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以外力為主要依據,可以將荒漠化劃分為風蝕荒漠化、水蝕荒漠化、鹽漬化等類型。據此完成以下12~13題。
12.為深入研究沙塵暴發生機制,我國在沙塵暴多發地區和必經之地,建立了一系列沙塵暴觀測研究站,這些站點大多位于
A.西北和華北 B.華北和東北
C.西北和華東 D.華北和中南
13.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的荒漠化日趨嚴重,其關鍵是缺水,為了解決水資源問題,行之有效的是( )
A.啟動“南水北調”西線方案,再從黃河引水到甘肅和新疆
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限制畜牧業發展,使草場得到生息和恢復
D.發展節水灌溉、綠洲農業,采取休耕制,退耕還草、退耕還林保護生態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