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日本群島圖(如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島嶼名稱:B________,C________。
(2)寫出圖上城市分布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列兩組氣候資料中,表示城市E的是________,表示城市J的是________,甲地降水最多的季節是________,請分析形成這一特點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本州 四國
(2)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3)乙 甲 冬季 冬季風從西北方向吹來,掠過日本海時濕度增大,并在甲地的迎風坡產生降水。
【解析】
(1)結合圖示可知A島嶼是北海道島,B島嶼是本州島,C島嶼是四國島,D島嶼是九州島。
(2)結合圖示可知圖中城市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海運便利的地區。
(3)結合圖示氣候資料圖分析,甲乙兩城市均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的,但甲冬季降水豐富,乙夏季降水豐富。圖示中J城市位于本州島西部,干燥的冬季風經日本海和暖流增溫增濕,受山地阻擋抬升形成地形雨,因此冬季降水多于夏季,J城市對應甲;E城市位于本州島東部,地處冬季風背風坡,夏季風迎風坡,夏季降水多,E城市對應乙。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膠州灣是位于青島市境內的半封閉海灣,平均水深7m。為縮小膠州灣東西兩岸的距離,青島市政府建設了膠州灣跨海大橋。大橋全長36. 48 km,共有1691個橋墩。跨海大橋建成后對海灣內部的水動力和水交換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下圖示意膠州灣輪廓及周邊河流分布。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膠州灣跨海大橋的橋墩間距并不是等距設置的,最大間距為260米,橋墩間距最大處可能位于
A.①處B.②處C.③處D.④處
【2】設計最大橋墩間距,主要考慮的因素是
A.潮流流向B.海水深度C.海底地形D.水運交通
【3】近年,膠州灣跨海大橋以北海區冬季海冰冰情日益嚴重,最可能是大橋建成使該海區
A.風浪減小B.鹽度降低C.深度減小D.水溫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云南省西北部的麗江古城坐落在麗江壩子的西北部,海拔2400余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兩面比較開闊。下圖為麗江古城平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影響麗江古城選址的主導自然因素是( )
A.水源B.地形C.氣候D.土壤
【2】由圖推測,最可能是麗江城市空間拓展方向的是( )
A.東南B.東北C.西南D.西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簡稱 “中白工業園”)坐第于白伯羅斯明斯克州, 距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市25千米,規劃面積112.5平方千米,是“一帶一路”沿線最大的工業園。園區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依北首都明斯克的眾多高校、科研機構建立“智庫”,重點發展電子和通信、精細化工、生物技水、機械制造等高新技術產業。至2019年初,已有8個國家的43家企業入駐,中國石油、中興、華為等中國企業均在其列。下圖為中白工業園及其附近地區示意用。
(1)分析中白工業園高新技術產業發達的原因。
(2)指出中白工業園選址的合理性。
(3)從緯度和氣候條件說明中白工業園區企業成本高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因其外部很像碉堡,故稱碉房,是我國西南地區具有地域或民族特征的傳統居住建筑,也是當地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動地反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下圖示意某文化區傳統民居硐房景觀和西南地區四種文化區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碉房景觀所在的文化區是( )
A.甲B.乙C.丙D.丁
【2】碉房對當地自然環境的適應性特征是( )
A.窗戶小,利于防風防沙B.屋頂坡大,利于排水
C.墻體厚,利于隔熱保溫D.石頭砌墻,利于防洪
【3】傳統民居文化分區利于( )
A.改善居民居住條件B.精準保護傳統民居
C.提高環境人口容量D.促進農村脫貧致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因地域差異世界民居各具特色。下圖示意冰島北部斯卡加峽灣的民居草皮房子(房間置于地面以下)和俄羅斯奧伊米亞康“東倒西歪”的木屋(屋子蓋在木樁上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冰島民居草皮房子將房間置于地下的目的最可能是( )
A.減輕暴雨洪澇的影響
B.調節房間內的溫度
C.減輕凍土融化的影響
D.減少野生動物侵襲
【2】奧伊米亞康民居木屋“東倒西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水沖擊B.暴雪重壓
C.大風吹襲D.凍融交替
【3】兩地民居風格差異顯著,但保暖防寒卻是共性。造成這種共性的主導因素是( )
A.太陽輻射B.大氣環流
C.地面狀況D.人類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十九世紀以來,德國境內的河流被大規模裁彎取直和渠化,使河流失去正常的河道功能,嚴重影響沿岸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近十幾年來,德國恢復河流水文形態特征工程日益興起,工程要重塑自然河道的凹岸和凸岸、淺灘和深潭、沙洲和沙灘,發揮河流生態系統的物質生產、環境和生態效益,實現人類與環境的和諧共處。
下圖為“某河流水文特征工程規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小題。
【1】河流被大規模裁彎取直和渠化有利于
A.航運和行洪B.水質改善
C.發電和航運D.魚類生產
【2】凹岸和凸岸、淺灘和深潭、沙洲和沙灘關系可能為
A.凹岸多淺灘B.凹岸多深潭
C.凸岸多深潭D.凹岸多沙灘
【3】河流的生態修復使河流
A.下侵蝕作用增強B.側蝕作用減弱C.流域面積增加D.水流速度減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上,珠江三角洲地區曾經獨領風騷多年,加工貿易額一度占全國的40%以上。我們平時穿的衣服、鞋子,用的電子產品,還有小孩子玩的玩具等,不管品牌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都有相當一部分產地在廣東。然而近年來,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一些加工制造企業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結合“廣東省產業轉移圖”,完成問題。
【1】—些中小型加工企業不得不離開他們的創業之地,遠走他鄉,其原因不正確的是( )
A.土地、勞動力、能源等價格大幅上漲B.企業規模過小
C.人民幣升值和一些國家實施貿易保護D.這些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受到嚴峻挑戰
【2】對于珠江三角洲眾多的加工型企業而言,如要在此持續、健康地發展,未來的最佳出路是( )
A.加大技術研發B.國家政策扶持C.提高工資水平D.開拓國際市場
【3】圖中接受產業轉移地區的突出優勢是( )
A.科技發達B.交通便利C.勞動力價格和地租相對低廉,資源豐富D.第三產業發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部分地區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序號表示的區域( )
A.①降水稀少,河流均為內流河
B.②光照充足,植被類型為荒漠
C.③雨熱同期,主要為濕潤和半濕潤區
D.④水熱充足,主要為熱帶和暖溫帶區
【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到②地勢由一級階梯到二級階梯
B.②到③由畜牧業過渡到種植業為主
C.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漸遞增
D.④到⑤的植被變化體現了經度地帶性規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