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左側為某區域洋流環流簡圖,右側箭頭為相應風帶的盛行風。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流經a處的洋流流向與下列四幅圖所示一致的是( )
【2】若上圖表示太平洋局部海域,則下列有關c洋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主要影響美國阿拉斯加南部沿海地區 B. 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作月
C. 主要影響秘魯沿岸地區 D. 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濕作用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資源短缺,主要原因有( )
A. 我國各種自然資源貧乏,總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B. 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C. 我國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
D. 我國幾乎所有的自然資源已經枯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八達嶺長城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中非常雄偉壯觀的一段,而穿行該區的京張鐵路是完全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筑的第一條鐵路,其“人”字型的設計更是彰顯了中國人的智慧。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從圖中可以看出,長城的走向特點為
A. 沿等高線 B. 沿山脊線 C. 沿山谷線 D. 連接聚落
【2】圖中能眺望到“八達嶺關城”的地點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3】圖中“人”字型鐵路線的設計目的是
A. 避開河流,節省建設橋梁的成本 B. 盡量平行等高線,縮短運輸距離
C. 既方便停靠車站,又可降低坡度 D. 繞過山嶺,減少開挖遂道的成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我國某地區的“自然景觀綜合標志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地區河流出現汛期的季節一般是在_____和______,其原因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地區是我國沼澤分布最廣的地區,試分析其形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海南島西部沿海自歷史時期逐漸形成了一狹長的沙漠化地區(位又見左圖)。該區附近海城大陸架平緩且多上升流,全年風季漫長,曾經廣布的植被下埋藏了大量地質時期形成的古風成沙。右圖為該區的氣候資料,其年降水量達100mm左右,但干燥度(一定時段內可能蒸發量與同期降水量的比值)較高,植被難以自然恢復,因此,20世紀50年代以來該區以人工栽種單一的木麻黃為防治沙漠化的主要手段,該樹種喜光熱,耐干旱、貧瘠,抗風力強,生長快,30-50年即衰老,但近年來防護林因經濟開發頻遭人為破壞。
(1)推側圖中沙漠化地區的沙物質的主要來源。
(2)試從氣候與地形方面分析圖中沙漠化地區植被難以自然恢復的主要原因。
(3)判斷圖中沙漠化地區集中造林的主要季節并說明原因。
(4)近年來,是否繼續采用傳統的栽種單一木麻黃的治沙方式引發了當地廣泛的討論,請你表明態度并
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運行在赤道上空的同步衛星,運行速度和地面的自轉速度相比正確的是( )
A. 角速度和線速度都不同B. 與地球自轉線速度相同
C. 角速度和線速度都相同D. 與地球自轉角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環境保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具有動態平衡性,與人類自身“共生共榮”。“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使生態要素合理配置。貴州省政府扶持貧困石山區農民,將山區坡耕地建設為石坎梯高標準農田,成為精準扶貧的成功案例。石坎梯田就是用石頭砌田埂進行農田改造。下圖為貴州省石山區威寧縣石坎梯高標準基本農田。
分析威寧縣建設石坎梯田的自然背景和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澳大利亞卡卡杜國家公園至今仍保存著罕見的原始生悉系統。在當地氣候影響下,它的“容顏”在濕季的蔥綠和干季的焦黑之間更替。下圖為卡卡杜國家公園位置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卡卡杜國家公園干季焦黑的原因為
A. 灌叢自燃 B. 強光烤曬 C. 高溫熔化 D. 日溫差大
【2】卡卡杜國家公園的干濕季與印度孟買的旱雨季相比
A. 高溫期相同 B. 成因相同 C. 多雨期相同 D. 風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近地面大氣主要的直接的熱源是
A. 地面輻射 B. 太陽輻射
C. 大氣輻射 D. 大氣逆輻射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以及它在圖中對應字母的組合,正確的是
A. 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A B. 大氣的反射作用——D
C. 大氣的吸收作用——B D. 大氣的逆輻射作用——C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