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布在亞洲季風區。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作物以水稻為主,水稻被稱為“亞洲的糧食”。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水稻種植可緩解某些地區人口對土地的壓力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稻地區適應性強 B.水稻種植技術簡單
C.水稻的單位面積產量高 D.水稻種植很適合于小農經營
(2)“雜交水稻”的開發應用說明了我國農業發展必須堅持( )
A.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農業 B.不斷增加國家對農業的投入
C.貫徹土地承包30年不變的政策 D.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民收入
(3)傳統稻米產區農業生產改進最關鍵的是改變( )
A.傳統經驗、精耕細作、單位面積產量不高
B.現代化生產技術水平低、勞動生產率不高
C.人均耕地少、水熱條件還未充分合理利用
D.地勢低平,多水旱災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東南亞、南亞國家自然地理環境優越,物產豐富多樣,具有經濟發展的良好條件。據此回答下面試題。
下列關于東南亞與南亞地理特征共同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受熱帶季風氣候影響,農業生產具有良好的水熱條件
B.大部分地區屬高原地形,地勢平坦,土壤肥沃
C.河流眾多,水量豐富,均自北向南注人印度洋
D.利用豐富的石油資源,重點發展石油化工工業
下列關于東南亞與南亞地理特征不同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東南亞以自色人種為主,而南亞以黃色人種為主
B.東南亞適宜天然橡膠生長,而南亞有利于棉花種植
C.南亞產業屬于資源密集型,而東南亞產業屬于技術密集型
D,南亞是世界上華人、華僑聚集之地,而東南亞華人、華僑相對較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龍川一中高一5月月考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圖一)美國較早實現了農業現代化,在農業空間結構上表現為高水平的農業生產區域專門化的特點,成為當今世界上農業最發達的國家。研究美國農業空間結構的形成與演變,從中探討農業空間結構合理化的基本規律,可為我國選建農業商品基地和調整農業空間結構提供借鑒,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圖二)以市場為導向,優化區域布局,建設農產品產業帶,發展特色農業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回答問題。
【小題1】美國甲、丙農業帶的農業區位優勢有( )
A.地勢平坦,土壤肥沃 | B.不使用化肥、農藥 |
C.氣候溫和濕潤,降水豐富 | D.人口稀疏,勞動力不足 |
A.單位面積產量高 | B.人均耕地面積大 | C.交通發達 | D.水熱條件好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甘肅省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表所列數據為某四個國家季風水田農業生產情況統計。據表回答下列各題。
1.甲、乙、丙、丁代表的國家依次是
A.日本、印度、中國、泰國???????????????? B.印度、中國、泰國、日本
C.中國、泰國、印度、日本???????????????? D.泰國、日本、中國、印度
2.以下關于該農業地域類型說法正確的是
A.由于地塊狹小,所以生產國的機械化水平都很低,水利工程投資較大
B.雖然精耕細作,單產量較高,但因為人口壓力大,仍屬于粗放農業
C.主要以家庭農場為單位進行生產,規模較小,商品率較低????????????????
D.主要分布在水熱條件匹配較好、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廣東省高一5月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一)美國較早實現了農業現代化,在農業空間結構上表現為高水平的農業生產區域專門化的特點,成為當今世界上農業最發達的國家。研究美國農業空間結構的形成與演變,從中探討農業空間結構合理化的基本規律,可為我國選建農業商品基地和調整農業空間結構提供借鑒,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圖二)以市場為導向,優化區域布局,建設農產品產業帶,發展特色農業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回答問題。
1.美國甲、丙農業帶的農業區位優勢有( )
A.地勢平坦,土壤肥沃 B.不使用化肥、農藥
C.氣候溫和濕潤,降水豐富 D.人口稀疏,勞動力不足
2.圖二地區為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與珠江三角洲等地區相比較,其優勢條件是( )
A.單位面積產量高 B.人均耕地面積大 C.交通發達 D.水熱條件好
3.下列關于美國東北工業區的敘述正確的有( )
①是工業發展最早的傳統工業區
②是技術最先進的高新產業區
③人口和城市集中,形成了巨大的城市帶
④工業污染嚴重,土地價格高
⑤人口和工業向國土西部和南部遷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