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以下材料,思考回答有關問題:
上海的發展材料一 上海位于長江出海口,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商業貿易中心和交通樞紐。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上海城市在用地規模和人口發展上,也不斷出現新的變化。(如圖)
1.根據以上的信息,說明上海的發展正在經歷________過程,判斷的依據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促使過程發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3.在上海市區人口中,有一部分是從鄉村地區遷入的人員,促使這些人員遷移到上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材料二 隨著上海經濟規模和人口規模的迅速擴大,使上海市的用地規模不斷擴展,市區范圍依托黃浦江西岸,向北、西、南三個方向發展,先后興建了一批衛星城,1990年起還對浦東進行開發建設。不少的市區工業企業都紛紛遷往衛星城,各衛星城形成多個國家級或市級的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同時根據調查,近年來,上海城市人口的分布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市中心區人口開始下降,郊區人口反而上升,如1990~1997年,城市中心區人口下降12.7%,而近郊區人口增長24.30%。
4.請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上海中心城區工業企業遷往衛星城市的原因。
5.上海城市中心區人口向郊區遷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該現象的發生,需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
材料三 在上海不斷發展的同時,上海周邊城市的規模也不斷擴大,城市數量不斷增加,使城市間的界線日趨模糊,相互間的聯系更加密切,逐漸形成長江三角洲城市帶。
6.你認為長江三角洲城市帶的形成,擁有哪些優越的自然條件?
7.你認為城市帶的形成,對區域內城市的發展有何影響?
答案: 1.城市化 上海城市用地規模不斷擴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2.上海社會經濟的發展 3.上海經濟發達,擁有較多就業機會;上海文化設施齊全;上海社會福利保障程度高等 4.工業生產由于會產生各種的污染,影響城市中心區的環境質量,在政府的規劃下逐步搬出市區;隨著城市的發展,中心區地價上漲,使其逐步轉向發展商業、貿易等服務業 5.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中心區出現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環境質量下降等情況,人們為追求更舒適的居住環境,所以遷往郊區環境較好的地區居住。城市中心區與郊區間交通條件的改善,如修建快速路、高速公路等;以及郊區生活配套服務設施不斷完善。 6.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利于加強城市間的相互聯系。 7.區域內城市實現彼此間的優勢互補,緊密協作,促進自身的不斷發展。 思路與技巧:首先我們應該讀懂示意圖和統計圖表,從示意圖我們可見上海市區,從沿黃浦江建立起,其城市的面積呈急劇擴張的趨勢,城市總人口和市區人口也呈增加的趨勢,所以可見這一階段是反映上海市大規模城市化的階段;第二、三段文字材料則反映的是上海市近年出現郊區城市化和其周圍地區形成城市群的問題。 |
本題是一道綜合很強的題,考查的知識點較多,要求我們具有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三點一測叢書 高中地理 必修2 (人教版課標本) 人教版課標本 題型:043
閱讀以下材料,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廣州硫酸廠原來位于廣州老城區之一的海珠區,處在城市主干道新港西路和東曉路交匯處。附近有中山大學、市97中學,廣醫附屬第二醫院等單位,以及眾多的住宅區。該廠的污染問題,一直是人們投訴的焦點。經過多方的努力,該廠終于得以搬遷,并在原廠址建起了高級住宅區,解決了對附近居民、單位多年污染問題。
(1)請分析說明廣州硫酸廠出現在學校、居民聚集在老城區的原因。
(2)硫酸廠的存在,帶來的主要環境問題有哪些?
(3)在該處興建高級住宅,有何有利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5屆吉林省長春市高二上學期期初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閱讀以下材料,并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北京時間3月11日13時46分,日本東北部宮城縣以東太平洋海域發生里氏9.0級的大地震。超級強震引發浪高達10米以上海嘯以及核泄漏事件,給日本經濟造成重大損失。
材料二 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陸地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地處溫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本境內多山,山地約占總面積的70%,人口約1.3億。
材料三 日本的位置示意圖
(1)簡述日本冬、夏兩季降水的空間分布差異及原因。(4分)
(2)下列區域地震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2分)
①日本、我國臺灣多地震與其處在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有關;
②智利多地震與其處在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有關;
③美國西海岸多地震與其處在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處有關;
④印度尼西亞南側多地震與其處于印度洋板塊與南極洲板塊交界處有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日本有50多座核電站,其發電量占本國總電量的30%,是世界核電使用較多的國家之一,分析日本修建核電站的原因。(4分)
(4)日本地震引起的核泄漏事件備受關注,由于受洋流影響,北美西海岸會遭受到核泄漏的影響,造成海洋生態破壞等環境問題。核泄漏引發了人們對核安全的思考,因此日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放棄部分核能,轉而發展清潔能源,請寫出至少寫兩種清潔能源(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以下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 北京時間3月11日13時46分,日本東北部宮城縣以東太平洋海域發生里氏9.0級的大地震。超級強震引發浪高達10米以上海嘯以及核泄漏事件,給日本經濟造成重大損失。
材料二 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陸地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地處溫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本境內多山,山地約占總面積的70%,人口約1.3億。
材料三 日本的位置示意圖
(1)簡述日本冬季降水的空間分布。(2分)
(2)下列區域地震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2分)
①日本、我國臺灣多地震與其處在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有關;②智利多地震與其處在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有關;③美國西海岸多地震與其處在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處有關;④印度尼西亞南側多地震與其處于印度洋板塊與南極洲板塊交界處有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日本有50多座核電站,其發電量占本國總電量的30%,是世界核電使用較多的國家之一,分析日本修建核電站的原因。(4分)
(4)日本地震引起的核泄漏事件備受關注,由于受 (洋流)影響,北美西海岸會遭受到核泄漏的影響,造成海洋生態破壞等環境問題。核泄漏引發了人們對核安全的思考,因此日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放棄部分核能,轉而發展 等清潔能源(至少寫兩個)(6分)
(5)當今世界,許多自然災害發生的頻度和成災強度不斷增高的人為原因是什么?(4分)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以下材料,并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北京時間3月11日13時46分,日本東北部宮城縣以東太平洋海域發生里氏9.0級的大地震。超級強震引發浪高達10米以上海嘯以及核泄漏事件,給日本經濟造成重大損失。
材料二 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陸地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地處溫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本境內多山,山地約占總面積的70%,人口約1.3億。
材料三 日本的位置示意圖
(1)簡述日本冬、夏兩季降水的空間分布差異及原因。(4分)
(2)下列區域地震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2分)
①日本、我國臺灣多地震與其處在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有關;②智利多地震與其處在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有關;③美國西海岸多地震與其處在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處有關;④印度尼西亞南側多地震與其處于印度洋板塊與南極洲板塊交界處有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日本有50多座核電站,其發電量占本國總電量的30%,是世界核電使用較多的國家之一,分析日本修建核電站的原因。(4分)
(4)日本地震引起的核泄漏事件備受關注,由于受洋流影響,北美西海岸會遭受到核泄漏的影響,造成海洋生態破壞等環境問題。核泄漏引發了人們對核安全的思考,因此日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放棄部分核能,轉而發展清潔能源,請寫出至少寫兩種清潔能源(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