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1999年6月7日,美國商務部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空間環境中心發表公報說,人類即將迎來第23個太陽活動周期,預計到2000年,這個太陽活動周期將達到峰值,美國空間環境中心將對之進行密切跟蹤,并及時發布有關信息。
材料2 下圖為“太陽外部結構層次圖”。
根據上述提供的材料,回答:
(1)圖中A、B、C三層分別表示太陽大氣結構的________層、________層和________層。
(2)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是________,其活動周期是________。
(3)發生在A層的太陽活動是________,在B層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4)材料1從哲學上說明了
[ ]
A.人類的意識活動具有能動性
B.人們能夠對事物發展的趨勢作出預見,對自己將要采取的行動制訂計劃方案
C.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
D.意識的反作用受客觀存在的制約
(5)簡述太陽活動對地球會產生哪些影響?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022
材料1 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人口已達2000萬,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城市。該城市環境污染嚴重,城內有13萬家工廠和150萬輛汽車,每天排放大量有害氣體,使墨西哥城上空常常被黃色煙霧籠罩。
材料2 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1998年底人口達1306萬。20世紀50年代上海就開始修建衛星城。1990年開始建設浦東新區。近20年來,上海修建了全長48 km的環城公路,新修了高架公路和地鐵等。人均居住面積從1980年到1994年增加了近1倍。1999年,園林綠地面積達1萬多公頃,公共綠地3600多公頃。上海的環境正日益好轉。
(1)城市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是路 ( )
A.人口膨脹 B.工業過于集中
C.失業人口增多 D.城市規模擴大
(2)墨西哥城大氣的主要污染源是 。城市環境污染除大氣污染外,還有 、 和 等。
(3)上海市解決城市問題的途徑是:
① ;
② ;
③ 。
(4)墨西哥城治理環境問題可以借鑒上海的做法是 ( )
A.分散大城市職能 B.擴大城市綠地面積
C.邊污染邊治理 D.擴大城市規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地理教研室 題型:043
材料2 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1998年底人口達1306萬。20世紀50年代上海就開始修建衛星城。1990年開始建設浦東新區。近20年來,上海修建了全長48 km的環城公路,新修了高架公路和地鐵等。人均居住面積從1980年到1994年增加了近1倍。1999年,園林綠地面積達1萬多公頃,公共綠地3600多公頃。上海的環境正日益好轉。
(1)城市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是路 ( )
A.人口膨脹 B.工業過于集中
C.失業人口增多 D.城市規模擴大
(2)墨西哥城大氣的主要污染源是 。城市環境污染除大氣污染外,還有 、 和 等。
(3)上海市解決城市問題的途徑是:
① ;
② &nb,sp; ;
③ 。
(4)墨西哥城治理環境問題可以借鑒上海的做法是 ( )
A.分散大城市職能 B.擴大城市綠地面積
C.邊污染邊治理 D.擴大城市規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022
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全球經濟從未像今天這樣把人類緊密聯系在一起。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迎來了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時代,任何國家都已不可能在閉關自守中發展。
經濟全球化進程實際上是一個財富不斷集中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世界發展越來越不平衡: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國民產生總值的差距,從1983年的43倍擴大到現在的60多倍;發達國家的人口僅占世界人口的1/6,卻壟斷了全球近80%的收入。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兩國簽署加入世貿組織(WTO)的雙邊協議,而后不久又和歐盟簽署了雙邊協議。世貿組織(WTO)成員國已同意2001年11月接納中國入世,中國在提出申請15年后終已實現加盟。
(1)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新鮮活力的是 ( )
A.世界金融資本的加速運轉 B.跨國公司經營企業全球化
C.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 D.“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
(2)經濟全球化的核心是 ( )
A.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和配置 B.金融交易活動的全球化
C.貿易活動的全球化 D.互聯網絡把世界連在一起
(3)經濟全球化會使世界發展越來越不平衡,發展中國家為了維護本國利益應該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
A.加快本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B.積極組織跨國公司參與國際競爭
C.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吸引外資
D.團結合作,積極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
(4)世貿組織的總部設在 ( )
A.紐約 B.日內瓦 C.布魯塞爾 D.維也納
(5)入世后,下列產業中受沖擊最大的是 ( )
A.紡織業 B.旅游業 C.汽車工業 D.農業
(6)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差距進一步拉大。于是有人認為經濟全球化是“資本主義的勝利”。請你談談對此觀點的看法。
(7)中國入世將給我國許多企業帶來更多的競爭壓力,但為什么我國還要致力于入世?請分析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地理教研室 題型:043
全球經濟從未像今天這樣把人類緊密聯系在一起。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迎來了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時代,任何國家都已不可能在閉關自守中發展。
經濟全球化進程實際上是一個財富不斷集中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世界發展越來越不平衡: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國民產生總值的差距,從1983年的43倍擴大到現在的60多倍;發達國家的人口僅占世界人口的1/6,卻壟斷了全球近80%的收入。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兩國簽署加入世貿組織(WTO)的雙邊協議,而后不久又和歐盟簽署了雙邊協議。世貿組織(WTO)成員國已同意2001年11月接納中國入世,中國在提出申請15年后終已實現加盟。
(1)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新鮮活力的是 ( )
A.世界金融資本的加速運轉 B.跨國公司經營企業全球化
C.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 D.“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
(2)經濟全球化的核心是 ( )
A.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和配置 B.金融交易活動的全球化
C.貿易活動的全球化 D.互聯網絡把世界連在一起
(3)經濟全球化會使世界發展越來越不平衡,發展中國家為了維護本國利益應該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
A.加快本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B.積極組織跨國公司參與國際競爭
C.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吸引外資
D.團結合作,積極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
(4)世貿組織的總部設在 ( )
A.紐約 B.日內瓦 C.布魯塞爾 D.維也納
(5)入世后,下列產業中受沖擊最大的是 ( )
A.紡織業 B.旅游業 C.汽車工業 D.農業
(6)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差距進一步拉大。于是有人認為經濟全球化是“資本主義的勝利”。請你談談對此觀點的看法。
(7)中國入世將給我國許多企業帶來更多的競爭壓力,但為什么我國還要致力于入世?請分析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