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甲處為背斜,主要由外力侵蝕而成 | B. | 乙處為向斜,主要由內力作用形成 | ||
C. | 丙處為火山,位于板塊張裂地帶 | D. | 丁處為海溝,由板塊碰撞而形成 |
分析 匯聚型邊界,又稱消亡邊界,是兩個相互匯聚、消亡的板塊之間的邊界,可以理解為:凡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兩板塊間碰撞的就叫消亡邊界,消亡板塊易形成海溝,造山帶.相當于海溝或地縫合線.
解答 解:由題中圖可以看出,根據圖示的巖層分布,甲處中間巖層向向凹,判斷為向斜,由于向斜槽部受擠壓力作用,巖性堅硬,不易侵蝕,故成山,A項錯誤;乙處中間巖層向上拱起,為背斜;B項錯誤;丙處為火山,但位于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的碰撞邊界,屬于消亡地帶,故C項錯誤;丁處為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碰撞的邊界,在大洋一側形成海溝,故D項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以亞洲東岸某地海陸分布剖面示意圖為背景,屬于知識性試題,考查了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主要地質構造的判讀及成因.解題時應注意對課本知識的把握.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為金星、B為水星,二者均屬于類地行星 | |
B. | D為火星,自東向西繞太陽公轉 | |
C. | E、F、G、H為遠日行星,質量大、密度大 | |
D. | A~H這八顆行星沿著近圓形軌道繞日運行,它們的軌道大體在同一平面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時 | B. | 10時 | C. | 14時 | D. | 16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由東風轉變為西風 | B. | 由西風轉變為東風 | ||
C. | 由東南風轉變為西北風 | D. | 由西北風轉變為東南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③ | B. | ③④⑤ | C. | ①③④ | D. | ①②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黃海潮差小,東海潮差大 | B. | 夏季潮差小,冬季潮差大 | ||
C. | 外海潮差大,近岸潮差小 | D. | 沿潮波方向,左岸潮差比右岸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400mm某年等降水量線 | B. | 3000m的等高線 | ||
C. | 一月0℃等溫線 | D. | 400mm等年降水量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