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圖是粵港澳大灣區區位圖。
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目前,廣東省在全球最具競爭優勢的產業是通信設備、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這些優勢產業在大灣區高度集群化且難以轉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勞動力數量大
B.產業鏈長、供應商多
C.對市場依賴性大
D.對機場和港口依賴性大
【2】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區際聯系,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互聯互通,在交通運輸建設方面最有效的措施是
A.完善高速公路運輸網B.實現高速軌道線網的一體化和公交化
C.擴大香港、深圳、廣州國際機場的吞吐量D.擴大香港、深圳、廣州集裝箱港的吞吐量
【答案】
【1】B
【2】B
【解析】
本題考查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本題考查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根據題干,通信設備、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難以轉移的最主要原因是這些優勢產業在大灣區高度集群化,產業鏈長、供應商多,故B正確;而勞動力隨產業轉移難度較小,故A錯誤;產品面向全球市場,市場對產業轉移影響不大,故C錯誤;機場和港口等交通條件是重要條件,但不是最主要因素,故D錯誤,綜合分析本題選擇B。
【2】本題考查城市的道路交通網絡的建設意義。要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區際聯系,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互聯互通,應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區際聯系以短途運輸為主。而粵港澳大灣區內高速公路網非常發達,但運輸量小,且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航空運量小、水運速度慢,故應實現高速軌道線網的一體化和公交化,故B正確,ACD錯誤。
交通線路建設的意義:合理布局交通運輸網,促進地區資源開發;增加就業機會;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發展;帶動基礎設施和相關產業發展;鞏固國防,保衛邊疆,加強民族團結;促進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脫貧致富;維持地區的穩定和繁榮等。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區際聯系,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互聯互通,在交通運輸建設方面最有效的措施是實現高速軌道線網的一體化和公交化。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吉縣蔡家川流域屬于晉西黃土殘塬溝壑區,年降水量575.9mm,年均水面蒸發量1732.9mm,蒸發量遠大于降水量,土壤水分成為限制該流域植被生長的重要條件。該流域土壤水分季節變化分為平穩期、波動期、積累期和消退期4個時段,其中7~8月為土壤水分積累期。該流域植被主要為刺槐、油松、側柏等喬木,以及丁香、連翹、胡枝子等灌木。研究發現,丁香林地9月份0~13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整體較刺槐和油松林地高。下圖示意蔡家川流域位置,表格表示該地刺槐、油松和丁香林地的基本概況。
(1)分析7~8月成為該區域土壤水分積累期的氣候原因。
(2)與刺槐和油松林地相比,分析該區域丁香林地土壤平均含水量整體較高的原因。
(3)有人建議該區域的水土保持應以自然恢復為主。請提出支持該建議的依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點發展了有色金屬冶煉工業,其主要的區位優勢是
①有色金屬原料豐富 ②廉價水電 ③經濟發達,基礎好 ④科技發達 ⑤廉價水運
A. ①②⑤B. ①③④C. ②③⑤D. ③④⑤
【2】近年來,該河流三角洲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日漸突出,該問題的出現與下列現象基本無關的是
A. 人口增加,工農業生產規模擴大,需水量大增B. 氣候變得干旱,降水減少
C. 水資源利用率較低,浪費嚴重D. 水體污染嚴重,許多水體水質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地位于_____(海陸位置),根據全球氣候分布的一般規律以及甲地的降水狀況(上右圖),可推斷該地位于 _____(南、北)半球。
(2)左圖中的等溫線表示的是_____ (1、7)月氣溫水平分布狀況。請簡要說明推斷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京滬高鐵二線貫通了京津冀、環渤海、魯蘇腹地、長三角地區,是連接北京與上海的又一捷徑。
下圖為“京滬高鐵第二通道線路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有關京滬高鐵第二通道沿線地區自然環境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有
A.冬冷夏熱,季風氣候顯著
B.地形復雜,生態環境脆弱
C.河網密布,水能資源豐富
D.土壤肥沃,耕地面積廣大
【2】京滬高鐵第二通道建設的重要意義有
A.緩解京滬之間的客運壓力
B.加強沿線地區經濟文化交流
C.推動區域產業全面轉型升級
D.促進沿線地區礦產資源開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今后社會發展的總趨勢。下圖是世界能源消費構成比例圖。
據此回答下列小題。
【1】下列關于世界能源消費構成的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能源的消費構成能夠體現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B.20世紀世界能源消費構成的主體是木材
C.目前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主要是因為其儲量小
D.未來在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太陽能、核能、生物能等新能源
【2】針對我國能源利用現狀,應采取的最根本措施是
A.調整能源消費結構,開發利用新能源
B.關停高能耗企業,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C.使用廉價、清潔燃料
D.調整工業結構,控制高能耗企業的盲目發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左下圖為某區域略圖,右下圖為甲地和丁地的氣候統計圖。
材料二:左圖中所示道路沿線自然帶類型多樣,從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帶,變為丁地的熱帶季雨林帶。
材料三:由于河流每年帶來的2億噸的泥沙,圖中戊區域形成了面積8萬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左圖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糧食生產區,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糧食作物分別是、。
(2)分析戊區域河流泥沙豐富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世界某區域略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
A. 荒漠、草原、荒漠 B. 森林、草原、荒漠
C. 森林、高山草甸、荒漠 D. 草原、草原荒漠、荒漠
【2】丁地降水量及其水汽主要來源組合,正確的是
A. 大于300mm,大西洋 B. 大于300mm,印度洋
C. 小于300mm,北冰洋 D. 小于300mm,印度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區域人口對資源壓力指數是全國某資源人均占有量與區域該資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為判斷區域人口規模適宜程度的指標之一。讀表,完成下列題。
【1】四省比較,敘述正確的是( )
A.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水平越高,則人口對水資源壓力越大
B. 城市化水平越低,則人口對耕地壓力越小
C.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水平越高,則城市化水平越高
D. 城市化水平越低,則人口對水資源壓力越小
【2】四省比較,關于產業發展條件敘述正確的是( )
A. 青海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條件最佳
B. 河南發展耗水較多的產業條件最佳
C. 浙江發展用耕地多的產業條件最佳
D. 黑龍江發展商品農業耕地條件最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