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單元雙測同步達標活頁試卷 高二地理(下) 題型:013
有關黃土高原自然環境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黃土高原的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
B.黃土高原林木覆蓋率低,但多為原始林
C.黃土高原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D.黃土高原的南界到南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2006·廣東地理改編)根據所給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1 見下圖
資料2 下圖表示了黃土高原地區降水、植被與侵蝕之間的關系。
資料3 下表是資料1圖中A一B線上某鄉的有關資料。
自然環境 | 海拔高度(米) | 1600 | ||
年降水量(mm) | 350 | |||
≥10℃積溫(℃) | 2997 | |||
土壤侵蝕強度(噸/年·平方公里) | 5200 | |||
植被覆蓋率 | 1900年 | 較高 | ||
2005年 | 顯著降低 | |||
人均耕地(公頃) | 1970年 | 0.57 | ||
2005年 | 0.23 | |||
灌溉面積(公頃) | 0.0 | |||
每公頃土地投入成本(元) | 4185 | |||
土地產值(元/公頃) | 5610 | |||
耕作方式變化 | 1955年~1980年 | 歇地→小麥→豆科類→馬鈴薯或雜糧→歇地 | ||
1981年~2005年 | 小麥→小麥→馬鈴薯→馬鈴薯 | |||
(l)根據資料l,從B至A反映出____和____地域分異規律。
(2)根據資料2,當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時,森林的覆蓋率較低,降水的侵蝕力____。當年降水量在____毫米之間,降雨侵蝕力急劇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較小。當年降水量超過450毫米之后,森林對水土的保持作用明顯________。
(3)根據資料3,從干濕區上劃分,該鄉屬于____區,耕作制度是______。
(4)根據上述資料,目前該鄉的人地關系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協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根據熱量與降水等氣候條件,以及相應的土壤植被的差異,我國分成三大自然區。東部季風區與西北干旱半干旱區之間大致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線為界;青藏高寒區的北部以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為界,東部約以3 000米等高線為界。每個自然區的大致范圍如下:
東部季風區:包括整個第三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的黃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貴高原、橫斷山區等地形區;
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包括內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等地形區;
青藏高寒區:主要包括青藏高原。
閱讀上述材料,完成1~3題。
1.下列區域中,屬于東部亞熱帶濕潤地區的上一級區域的是( )
A.東部經濟地帶 B.東部季風區
C.華中五省地區 D.洞庭湖地區
2.東部季風區地域遼闊,南北跨度大,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存在很大差別。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有關這條分界線南北自然景觀差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秦嶺—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是春小麥
B.秦嶺—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嶺—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亞寒帶針葉林
D.秦嶺—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熱帶季雨林
3.秦嶺—淮河是我國( )
A.冬小麥與春小麥生產區的界線
B.農區畜牧業與牧區畜牧業分布的界線
C.棉花主產區與非主產區的界線
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與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的界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突出表現是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嚴重。據此完成(1)-(3)題。
(1).合理利用內蒙古草場資源的措施是 ( )
A.實行劃區管理,規定適宜的載畜量
B.減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大力發展種植業,控制畜牧業比重
D.實施輪荒的耕作制度
(2).有關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治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應重治理輕開發
B.提高植被覆蓋率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
C.注重小流域的綜合治理,其原因是黃土高原小流域廣布
D.從黃土高原現代水土流失產生的原因分析,人為因素要高于自然因素
(3).于黃土高原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低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深居內陸,且位于階梯交界處,水旱災害頻繁
B.水土流失嚴重,但地質地震災害較少,地下礦產多,地面開礦多
C.位于從水田農業向旱作農業過渡的地區,土壤遭到侵蝕后,肥力難以恢復
D.各種自然要素相互交錯,自然環境條件不夠穩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