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紅堿淖(如圖)是我國4A旅游景區,主要休閑旅游項目為觀鳥、食魚、橡皮艇等。紅堿淖原為低洼沼澤地,1929年面積不足2km2,1958年周邊地區疏通排水渠,20世紀60年代連年水災,面積增至70km2,成為中國最大沙漠淡水湖。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由于工農業的發展和氣候變化使湖面水位急劇下降,至2015年12月湖面僅存25.5km2。
(1)分析紅堿淖從沼澤地變為淡水湖的原因。
(2)分析近10多年來紅堿淖水位急劇下降的主要原因。
(3)推測紅堿淖水位下降對當地旅游業發展的影響。
(4)鑒于紅堿淖的現狀,有人建議拆除圖示區域兩座水壩。對此你是否贊同,并說明理由。
【答案】(1)該地地勢低洼,疏通排水渠,使匯入淡水增加;歷次水災有大量泛濫的河水匯入;湖泊形成時間短,鹽分累積有限。
(2)氣候變暖,流域內降水減少,蒸發加大;周邊開采煤礦,使地下水流入煤礦采空區,湖區附近地下水位下降;修建水庫攔蓄入湖河水,導致入湖水量減少。
(3)湖泊水量減少,水質惡化,魚類絕跡,以魚蝦為食的鳥類數量減少,原有旅游項目難以開展,旅游人數下降,旅游收入減少。
(4)贊同。理由:若水庫繼續攔截河水,會導致紅堿淖進一步萎縮甚至消失,加劇土地荒漠化;隨著節水農業的發展,上游灌溉用水量減少,國家可給上游農業區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償,使拆壩成為可能。
不贊同。理由:廢除水壩,導致上游的灌溉用水減少,影響農業發展,導致當地經濟收入減少;廢除水壩需要投入資金且水庫建設時間較短,可適當放水,兼顧兩省區利益。
【解析】
(1)沼澤地變為淡水湖的原因主要從湖泊中的鹽分含量以及水位深淺入手。沼澤地與淡水湖的最大區別在于,沼澤地屬于地表過濕或有薄層積水,沼澤地的水位比淡水湖的水位淺。從材料可以看出建國后周邊地區疏通排水渠,60年代連年水災,面積增至70平方公里,導致水位升高,同時形成的時間為建國后,時間短,鹽分含量較少,所以為淡水湖。
(2)紅堿淖水位急劇下降的主要原因要從自然和人為因素角度分析。自然原因包括全球變暖,降水少,蒸發加劇。人為因素主要從圖表材料得出:大量煤礦的開采,用水量大。圖中有2004和2009年修建的水壩攔截,使得流進紅堿淖的水量減少。
(3)紅堿淖水位下降,會使水質惡化;魚類及以魚為食物的鳥類減少,原有旅游項目難以開展,旅游人數減少,收入下降。
(4)贊同或不贊同,給出相應理由即可。贊同的理由側重水壩攔水會導致紅堿淖萎縮、加劇土地荒漠化;國家政策傾斜使拆壩成為可能。若不贊同則從水壩本身帶來的經濟效益分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陜北能源化工基地是陜西省將加快建設四大基地之一,這個基地將利用陜北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按照“煤向電力轉化,煤電向載能產品轉化,煤油氣鹽向化工產品轉化”的思路,把陜北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煤油氣生產基地、“西電東送”煤電基地和以甲醇為龍頭的煤化工基地。下圖示意陜北地區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分析說明陜北地區建設能源化工基地的條件。
(2)陜北地區煤炭資源豐富,為了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除了大量的煤炭外運,你認為還應采取哪些措施?
(3)你是否贊同在陜北地區大規模開發煤炭資源,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面“植樹造林引起的環境變化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將下列地理事象前的數字代號填入上圖中相應的空白方框內。
①生物多樣性增加 ②水旱災害減少 ③生態系統良性發展
④風速減小、空氣濕度增大
(2)圖中表示了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的,從而使
地理環境具有 特征。只要某一要素發生變化,就會導致其他要素乃至整個地理 環境狀態的改變,人們把這一特征形象地描述為“ ”。
(3)地理環境各要素通過大氣循環、水循環、巖石圈物質循環和 循環等過程,進 行著物質遷移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部分地區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序號表示的區域( )
A. ①降水稀少,河流均為內流河 B. ②光照充足,植被類型為荒漠
C. ③雨熱同期,主要為濕潤和半濕潤區 D. ④水熱充足,主要為熱帶和暖溫帶地區
【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①到②地勢由第一級階梯到第二級階梯 B. ②到③由畜牧業過渡到種植業為主
C. 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漸遞增 D. ④到⑤的植被變化體現了經度地帶性規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曲線和城市化進程兩幅圖,回答下列各題。
【1】該國人口達到頂峰的時間點應為( )
A. 1 B. 2 C. 3 D. 4
【2】下列各國中,人口發展狀況與圖示類型一致的是( )
A. 埃及 B. 德國 C. 新加坡 D. 中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讀我國某區域的地理要素圖,回答下列問題。
(1)據甲圖,試判斷該地區的主要地貌類型,并分析其成因。
(2)乙圖為該地區某城市年內各月降水量與氣溫圖,試判斷其氣候類型并描述其氣候特點。
(3)圖中所示地區為我國某能源重要輸出地,該能源主要來自R河,試分析R河該能源資源豐富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圖分別是某市城市化過程圖和該市隨距市中心距離地租水平變化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甲圖反映了該城市可能 ( )
A. 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B. 出現再城市化現象
C. 出現郊區城市化現象 D. 出現大量衛星城
【2】若乙圖箭頭方向表示數值增加,則圖中b地最可能( )
A. 位于城中心區 B. 位于遠郊地區
C. 位于新工業區 D. 位于城市環形道路沿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①和②處發展農業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分別是( )
A. 地形、水源 B. 水源、熱量
C. 水源、光照 D. 土壤、地形
【2】圖中②所在的省區,豐富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 )
A. 太陽能、生物能 B. 風能、石油
C. 太陽能、地熱能 D. 地熱能、天然氣
【3】圖中③所示山區是我國第二大林區,但樹種卻比東北第一大林區豐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區( )
A. 年降水量大、氣溫高 B. 光照和熱量條件好
C. 緯度低、海拔高 D.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4】圖中④處所示地形區的主要農業地域類型和典型農產品組合正確的是( )
A. 河谷農業——青稞 B. 綠洲農業——棉花
C. 大牧場畜牧業——細毛羊 D. 游牧業——灘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藏毯以毛絨、青稞稈、干草等為原料,是一種傳統的藏族手工藝品,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西寧(位置如下圖)是我國最大的藏毯生產基地,近年來手工藏毯價格逐年上揚,機織藏毯企業有所增加。
(l)區域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具有深刻的影響,據此分析藏毯的編織起源于青藏地區的
主要原因。
(2)分析近年來西寧手工藏毯價格逐年上揚的原因。
(3)相對于昂貴的手工藏毯,機織藏毯價格低廉。有人提出西寧應大力發展機織藏毯。
你是否贊同,請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