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季風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兩圖中為1月份的是圖,判定理由是 .
(2)東亞季風:其成因是 , 該地冬季受高壓控制,盛行季風,受其影響形成氣候特點;夏季盛行季風,受其影響形成的氣候特點.
(3)南亞季風:冬季盛行季風;夏季盛行季風,其成因既與有關,也與有關.
【答案】
(1)甲;甲圖中亞歐大陸為高壓
(2)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亞洲;西北;寒冷干燥;東南;高溫多雨
(3)東北;西南;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解析】(1)此小題是考查海陸分布對氣壓帶的影響.根據圖中的高氣壓判斷氣壓即可.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海陸分布實際切斷了北半球氣壓帶的帶狀分布.1月(冬季)亞洲高壓(蒙古高壓)切斷了副極地低氣壓帶,使得副極地低氣壓帶僅存在于大洋中(北太平洋中的阿留申低壓和北大西洋中的冰島低壓).(2)此題考查我國的季風.季風氣候的特征是雨熱同期,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東亞的冬季風是因為亞洲高壓(蒙古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之間形成的西北季風,夏季風是因為亞洲低壓(印度低壓)和夏威夷高壓之間形成的東南季風.(3)此題考南亞的季風.南亞季風的原因是兩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南亞的冬季風是東北季風,夏季風是西南季風,它是因為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夏季北移越過赤道改為向右偏轉而成的.
所以答案是:(1)甲;甲圖中亞歐大陸為高壓 (2)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亞洲;西北;寒冷干燥;東南;高溫多雨 (3)東北;西南;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1月12日,位夏威夷島東南部的基拉韋厄火山再度噴發。下圖是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能表示櫻島火山噴發的箭頭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字母A,B,C,D分別表示的內容是
A. 噴出巖、侵入巖、沉積巖、變質巖 B. 侵入巖、噴出巖、沉積巖、變質巖
C. 噴出巖、侵入巖、變質巖、沉積巖 D. 侵入巖、噴出巖、變質巖、沉積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兩幅圖分別是兩條大河的河口圖,圖中小島因泥沙不斷堆積而擴展,最終將與河的哪岸相連( )
①甲岸 ②乙岸 ③丙岸 ④丁岸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圖中A、B、C、D分別代表二分二至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其中A代表節氣時的位置,B代表節氣時的位置,C代表節氣時的位置,D代表節氣時的位置.
(2)當地球運行到D點時,公轉速度較 , 南半球是季.
(3)當地球運行到A、C點時太陽直射在上,此時全球各地晝夜 .
(4)當地球運行到B點附近時,太陽直射在 (緯度),此時北半球晝夜長短狀況是 , 北極圈內出現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荒漠化是在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在內的多種因素的作用下產生和發展的,是一種土地退化現象,被稱作“地球的癌癥”。中衛縣的沙坡頭是一個成功治沙的典型例子。讀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各題。
【1】a地區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利用麥草、稻草、蘆葦等材料扎設的方格狀沙障是因地制宜治沙的成功典型
B. 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引地下水,促使植物生長,固定沙漠
C. 沙障固沙成本低、費工小,應大規模推廣
D. 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減風力,但不能截流水分,提高沙層含水量
【2】若b地西側平原地區發展種植業,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應著重發展( )
A. 綠洲農業 B. 河谷農業 C. 節水農業 D. 立體農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南美洲部分地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有關奧里諾科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左岸支流比右岸支流數量少 B. 4—10月流域面積明顯變大
C. 干支流水流平穩,航運發達 D. 流域下游地形平坦、多沼澤
【2】奧里諾科河流域礦產資源豐富,但工業開發較晚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 流域內旱澇災害頻繁 B. 植被高大茂密,人煙稀少
C. 流域內多沼澤,開發難度大 D. 經濟基礎薄弱,交通不便
【3】馬拉開波湖被譽為世界上最富足的湖。當地人稱其是個朝加勒比海開口的錢袋,湖泊及湖岸四周蘊含的全都是金條和美元。有關這種說法的原因,合理的是
①漁業資源豐富,水產養殖業發達 ②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發展迅速
③環境自凈力強,工業發展迅速 ④是所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某農村主要靠燃燒秸稈和柴草做飯、取暖,這種利用方式存在許多缺點(如下圖所示)。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根據圖中的關系判斷,ABC分別代表( )
A. 破壞森林、農業減產、牧業下降
B. 農業減產、破壞森林、牧業下降
C. 牧業下降、農業減產、破壞森林
D. 破壞森林、牧業下降、農業減產
【2】解決圖示地區問題的辦法,不正確的是( )
A. 結合植樹造林,營造薪炭林
B. 結合積蓄肥料,發展沼氣
C. 結合農田水利建設,大力發展水稻種植
D. 結合當地實際,開發新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04年12月26日發生的印度洋海嘯造成22.6萬人死亡,是世界近二百年死亡人數最多的海嘯災害。海嘯發生的原因是
A.超級臺風過境B.海平面上升
C.洋底發生大地震D.海底發生滑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業發達,釋放出大量廢氣和廢熱,導致城市氣溫高于郊區,從而引起城市和郊區之間的小型熱力環流,稱之為城市風.讀城市風示意圖,回答下題.
(1)市區與郊區相比,近地面( )
A.氣溫高,氣壓高
B.氣溫高,氣壓低
C.氣溫低,氣壓低
D.氣溫低,氣壓高
(2)若此地位于北半球,則此時乙處所在的風向為( )
A.正西
B.正東
C.西北
D.東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