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人口倒掛”是指外來人口數量超過本地居民數量(戶籍人口數)的現象。下圖中,上海市Q區成為主要外來人員遷入地之一,且遷入人員以低學歷青壯年為主。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上海市的人口倒掛區
A. 主要為高檔住宅集中區 B. 加工業和制造業發展迅速
C. 主要為高科技產業園區 D. 勞動力成本比中心城區高
【2】上海市出現人口倒掛現象,表明該市
A. 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 B. 環境承載力逐漸縮小
C. 人口自然增長率升高 D. 城市化進程開始加快
【答案】
【1】B
【2】A
【解析】試題分析:
【1】上海人口倒掛區主要為近郊區,由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上海的工業區逐步向近郊區遷移,因而這里的第二產業發展迅速,上海的近郊區工業區廣布,環境相對較差,高檔住宅多分布在遠郊區,出現人口倒掛現象的地區外來人口較多,這些外來人口為上海提供了充足的廉價勞動力,勞動力成本比城區低。
【2】當地人口增長率低、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造成了勞動力不足,進而吸引大量外來勞動力流入,導致了人口倒掛。大量外來人口的流入大量使用了城市的資源,導致環境承載力降低。上海的城市化水平已經處于較高的水平,并在繼續升高,不能說出現人口倒掛是上海城市化水平開始提高的標志。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5示意某區域某時海平面等壓線分布,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
A. 東南風 B. 西南風 C. 西北風 D. 東北風
【2】
A. 此季節氣溫較高 B. 氣溫年較差較小
C. 此季節降水較多 D. 降水季節變化大
【3】
A. ③地晝長年變化幅度大于①②兩地 B. ③地正午太陽高度大于①地
C. ③地日落時間晚于②地 D. 此時北京時間大約是7月某日8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隨著中央農業政策的落實,我國許多地方發揮區域優勢,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產品銷往國內外,不僅豐富了市場供應,而且為我國農業增收和可持續發展走出一條新路。下圖為我國部分優質農產品基地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乙兩地均為我國重要的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甲地位于黃河河谷地區,冬季氣溫較高,露天蔬菜仍可正常生長
B.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且緯度較高,受寒潮影響大,氣溫低,病蟲害少
C.乙地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角大,冬季熱量較豐富,滿足蔬菜生長
D.乙地緯度低,冬季光熱充足,距海近,灌溉便利,利于蔬菜生長
【2】為了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鮮奶往往需要進行加工。為滿足市場需要,圖示丙、丁兩地均發展有乳制品生產企業,其形成的主導區位因素分別是( )
A.丙:原料 丁:技術 B.丙:原料 丁:市場
C.丙:勞力 丁:市場 D.丙:政策 丁:交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天氣晴朗時,珠峰頂常飄浮著形似旗幟的乳白色煙云,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對流性積云形成,可根據其飄動的位置和高度,來推測封頂風力的大小,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風向標”之稱。讀下圖,完成下題。
【1】峰頂對流運動的直接熱源是( )
A.陽坡冰雪帶 B.陽坡巖石裸露帶
C.陰坡冰雪帶 D.陰坡巖石裸露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表示我國2015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圖乙為我國不同階段人口增長狀況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關于圖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 人口數量呈下降趨勢 D. 人口數量增長緩慢
【2】圖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狀況最接近圖乙中的
A. Ⅰ階段 B. Ⅱ階段 C. Ⅲ階段 D. Ⅳ階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農業諺語“魚靠水,娃靠娘,萬物生長靠太陽“中,體現了太陽輻射為地球提供( )
A.生產能源
B.生活能源
C.光、熱資源
D.大氣運動、水循環的原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學大師梁思成先生曾寫信給中共中央,提出要盡可能地保護中華民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如故宮、頤和園、雍和宮等。與此相關的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渡江戰役
C.淮海戰役 D.平津戰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區域主要特征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區域都具有明確的界線
B. 區域內部表現出明顯的相似性和連續性,區域之間則具有顯著的差異性
C. 區域具有一定的優勢、特色和功能
D. 區域之間相互聯系的,一個區域的發展變化會影響到周邊相關的地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