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地震波典型的時距曲線(表示地震時縱波和橫波到達不同地震臺站所需的時間)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下列關于圖中地震波的敘述,正確的是( )
A.W1和W2兩者皆無法通過地幔
B.W1造成的破壞較大
C.W1和W2可以在任何物質中傳播
D.W1能通過地核
【2】若M臺站測得縱波和橫波時距差為6分鐘,則M臺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
A.3000kmB.3500km
C.4500kmD.4000km
【答案】
【1】B
【2】C
【解析】
本題組以地震波典型的時距曲線為材料,設置兩道試題,涉及地震波判斷及特征、利用波速差計算距離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利用題中信息和所學知識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1】圖中顯示,在相同距離條件下,W1傳播時間長于W2傳播時間,說明W1傳播速度慢,而W2傳播速度快。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震波的橫波傳播速度較慢,縱波傳播速度較快,因此W1為橫波,W2為縱波。地幔為固態,橫波和縱波都能通過,A錯。橫波(W1)會導致建筑物、山體等地理事物橫向晃動,因此造成的破壞較大,B對。橫波(W1)不能在液態和氣態物質中傳播,C錯。橫波(W1)不能通過地核,因為外核為液態,D錯。
【2】圖中顯示,震中距為4000千米時,W1傳播時間為13分鐘,W2傳播時間為7.3分鐘,時距差為5.7分鐘;震中距為5000千米時,W1傳播時間為15分鐘,W2傳播時間為8.8分鐘,時距差為6.2分鐘,由此推算若M臺站測得縱波和橫波時距差為6分鐘,則M臺站的震中距最接近4000千米~5000千米之間,選項C符合題意,排除A、B、D。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島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該島
A. 多冰川、溫泉 B. 處于板塊消亡邊界 C. 地勢中部低四周高 D. 平原面積廣
【2】關于該島天氣與氣候,說法正確的是
A. 終年冷高壓控制 B. 冬季氣溫比同緯度亞歐大陸東岸低
C. 降水南多北少 D. 全年嚴寒,屬苔原、冰原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納米比亞位置示意圖。納米比亞沿海廣泛分布著仙人掌等耐旱的“多肉植物”。納米比亞內陸的辛巴族人保留著較原始的生活方式:終年不穿上衣,用混合著黃油和香料的紅土涂抹在身上和頭發上,他們被稱為“紅泥人”。 納米比亞沿海地帶能夠廣泛分布“多肉植物”是因為這里( )
①河流入海口附近土壤肥沃
②夜間氣溫低,有利于水汽凝結
③沿岸寒流使空氣濕度較大
④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強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基尼系數反映某種產業的地理集中程度。如果產業在各地區平均分布,基尼系數為0;如果產業集中在一個地區,基尼系數為1。下圖為我國1980—2006年四種工業基尼系數變化示意圖。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1980—2006年,明顯趨于分散的工業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根據基尼系數變化曲線,②工業有可能為( )
A. 石油加工業 B. 鋼鐵工業
C. 化學原料制品業 D.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3】③④分布的變化會( )
A. 增加運輸費用 B. 提高生產效率
C. 增加能源消耗 D. 提高生產成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1年6月7日,美國宇航局稱觀測到數年來最劇烈的太陽黑子活動,場面壯觀,這波黑子活動引發的太陽風暴在6月8日抵達地球。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此次太陽耀斑對地球帶來的影響可能包括( )
A.全球出現大面積停電
B.許多地區的無線電短波通信中斷
C.我國東北地區上空出現極光
D.全球許多國家出現強烈地震
【2】上題所述影響最強的時刻可能出現在當地( )
A.黎明 B.中午 C.傍晚 D.午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工作人員于2016年12月6日在太陽觀測圖像中發現,太陽“臉上”新長出一顆“大痣”(如下圖所示),其面積是地球表面積的數倍,中心區域的溫度約為3 600攝氏度,而邊緣地區則要超過5 800攝氏度。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該“大痣”出現在太陽的( )
A. 光球層 B. 色球層 C. 日冕層 D. 中心區域
【2】下列現象和太陽活動無關的是( )
A. 短波通訊中斷 B. 兩極地區的極光現象
C. 指南針失靈 D. 太陽東升西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城市形成與發展區位示意圖”,圖中 a、b、c 表示城市發展過程。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有關城市發展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城市的形成都經歷了a過程
B.b過程只出現在沿海地區
C.c過程早期與商業活動關系密切
D.大城市的形成只受一種因素影響
【2】以a過程形成的大城市,為防止出現城市問題應
A.擴大城市面積,分散布局工業
B.控制外來人口,減小就業壓力
C.優化產業結構,關停并轉污染企業
D.植樹造林,退工還農,恢復生態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年太陽輻射總量豐富區與貧乏區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年太陽輻射總量豐富區的形成原因是()
A.年均溫高B.地勢高C.降水豐富D.距海遠
【2】圖中年太陽輻射總量貧乏區的形成原因是()
A.多陰雨天B.多晴天C.多平原D.多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內蒙古武川縣在打造清潔能源產業方面率先邁出堅定的步伐,該縣正在著力引進光伏發 電,形成“風光互補、蓄儲一體”的清潔能源體系,為呼和浩特市打造“中國新能源之都”提供支 持。下圖為武川縣周邊示意圖,古詩中描述的敕勒川就位于土默川平原。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武川縣發展“風光互補、蓄儲一體”的清潔能源體系( )
A.可以降低風能利用率B.可以使電力輸出更平穩
C.可以降低建設成本D.會造成能源的浪費
【2】如今的土默川平原再也不復“風吹草低現牛羊”的美景,其主要原因是( )
A.氣候干旱B.過度樵采C.過度開墾D.大型的礦山開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