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下列圖和材料,完成有關問題。
材料一: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和法國有關專家經過考察,發現寧夏北部、賀蘭山東麓地區的小氣候十分適合優質葡萄的生長。
材料二 Q、R兩地氣候資料對比
地點 | 海拔高度 (米) | 1月均溫 (℃) | 7月均溫 (℃) | 1月降水量 (mm) | 7月降水量 (mm) | 年降水量 (mm) | 年日照時數 (小時) |
R | 201 | 2.6 | 20.7 | 54.1 | 60.6 | 824.5 | 1975.3 |
Q | 1111 | -8.4 | 23.3 | 1.2 | 42.2 | 193.7 | 2975.7 |
(1)每年初冬和早春,黃河在P河段會發生_________現象, 容易產生決堤泛濫。簡述P河段出現該現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述法國R地一月份均溫比寧夏Q地高的主要原因。
(3)與法國葡萄園相比,請說出賀蘭山東麓地區發展葡萄種植有哪些有利條件。
(4)如果大量利用豐富的黃河水資源在賀蘭山東麓地區發展120萬畝葡萄生產,應當避免可能對本地和黃河中下游地區產生的不利影響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海鹽元濟高級中學高二3月月考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讀“黃河中下游地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3分)
(1)圖中山脈是我國多種地理事物的界線,比較山脈兩側地理事物完成下表。
| 地理事物1 | 地理事物2 | 地理事物3 |
A | | | |
B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廣西省南寧市高三第二次適應性測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 6O 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黃河中下游地區不僅是中華丈明的發祥地,也甘長期是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丈化中心。
材料一 宋代曾經廣泛推行“風聞奏事”的制度,負責監察的諫官可以根據道聽途說來參奏大臣。《文獻通考》云:“故御史為風霜之任,彈糾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舊制,但聞風彈事,提綱而已。”此例一開,臺諫官員與執政大臣勢如水火。清代雍正帝曾頒布上諭,允許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員可以根據“風聞”有密折奏事權力,這樣皇帝對臺諫官員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賴性大大降低了。據統計,和雍正元年相比,雍正七年京師廷臣的折奏數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數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撫,達到70%以上。這說明皇帝依靠奏折所獲取政治信息的重點是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夠把地方情形上報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臺諫官員。
蔣洲為山西布政使,執掌全省財政大權,期間,濫用庫銀,逢迎結納,大肆揮霍,造成巨萬庫銀虧空。赴新任時把虧空銀兩分攤給山西全省各府州縣屬員,不足部分由侵賣木植補充,被新任巡撫塔永寧奏以風聞:“臣由陜西起程赴任途次即聞得升任布政使蔣洲虧空庫項,… …后細加體訪,… …知蔣洲實在虧空庫銀二萬余兩。”乾隆帝即著刑部尚書劉統勛查辦此案。經多方查證,蔣洲虧缺一萬二千兩白銀,透支養廉銀三千余兩,侵吞工程銀二千余兩,結果蔣洲被處死。 ——根據 《中國古代監察創度》整理
材料二 下圖為山西省和陜西省示意圖及汾河河津水文站1950~2010年年累計徑流量和年累計輸沙量的變化示意圖(年累計徑流量和年累計輸沙量為多年徑流量和愉輸沙量之和)。
(1)材料一中塔永寧自陜西省會西安前往山西省會太原,其經過的主要地形區是 平原和 谷地,并簡述兩地形區的形成的共同原因。( 8 分)
(2)汾河流城在1971——2010 年年平均降水量變化不大,指出 1971——2010 年河津水文站年輸沙量和年徑流量的變化趨勢并分析其原因。(12 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吉林省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圖21 是我國水土流失重點區和生態安全戰略工程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0 分) (1)我國水土流失重點區水土流失嚴重的共同原因是 、 。(4 分)
(2) 以流水作用為主的侵蝕區界線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2 分)
(3) 對減輕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旱澇災害都有重要意義的生態安全戰略工程是 、 (填圖中代號)。①工程所在區域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 。(6 分)
(4)分別從地形和氣候兩方面比較分析①、④建設防護林的條件。(8 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