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表是我國東部地區四地的氣候資料統計表。據表回答下列問題。
地區 | ① | ② | ③ | ④ |
年平均氣溫/℃ | 8.1 | 23.5 | 2.6 | 18.3 |
≥10℃積溫/℃ | 3 900 | 8 200 | 2 800 | 6 500 |
年降水量/mm | 621 | 1 980 | 538 | 1 350 |
【1】表中①地的植被類型和農作物是( )
A. 針闊混交林,春小麥
B. 落葉闊葉林,棉花
C.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水稻
D. 針葉林,甜菜
【2】下列關于四地河流水文特征的比較,描述正確的是( )
A. ①地河流水位季節變化最小
B. ②地河流含沙量最大
C. ③地河流冰期最長
D. ④地河流汛期最長
【答案】
【1】B
【2】C
【解析】
【1】表中①地年均溫不高,≥10℃的積溫較低,降水量判斷是半濕潤地區;綜合判斷應是暖溫帶的季風氣候區,以落葉闊葉林為主,適合種植小麥、棉花;針闊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暖溫帶的山地,水稻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針葉林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高山上。選B正確。
【2】由表中年均溫和積溫狀況及降水量狀況,可判斷①地是華北地區,河流水位季節變化最大; ②地是回歸線以南的南部沿海,是熱帶季風氣候,河流含沙量最小;③地應是東北的中溫帶的季風氣候,河流冰期最長;④地應是長江以南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河流汛期較長。選C正確。
某一段時間內逐日平均氣溫≥10℃持續期間日平均氣溫的總和,即活動溫度總和,簡稱積溫。是研究溫度與生物有機體發育速度之間關系的一種指標。通常根據≥10℃的積溫的多少可劃分以下的溫度帶:
溫度帶 | 主要分布地區 | 積溫 (≥10°C) | 生長期 (月) | 作物熟制 |
寒溫帶 | 黑龍江和內蒙古的最北部 | <1600 | 3 | 一年一熟 |
中溫帶 | 長城以北,東北平原、內蒙古高原、準噶爾盆地 | 1600~3400 | 4~7 | 一年一熟 |
暖溫帶 | 長城以南,秦嶺-淮河以北,塔里木盆地、華北平原、黃土高原 | 3400~4500 | 5~8 | 兩年三熟為主 |
亞熱帶 | 秦嶺-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 | 4500~8000 | 8~12 | 一年兩熟為主 |
熱帶 | 云南的西雙版納、廣東的雷州半島、海南島和臺灣島的南部 | >8000 | 全年 | 一年兩~三熟 |
青藏高寒區 | 青、藏、川西 | <2000 | 0~7 | 一年一熟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
永久凍土是指0℃以下,開含有冰的各種巖石和土壤。它已經被冰封數千年、甚至幾十萬年,里面充滿著死亡植物等有機物質,青藏高原是多條大河的發源地,由于海拔高、氣溫低擁有面積廣袤的水久凍土層。最新研究結果表明:青藏高原上主要河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的排放量處于世界的中高水平,引起了一系列環境問題。
分析青藏高原上主要河流溫室氣體排放通量大的原因及其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在某網絡公司推出的一種健康地圖上,可以添加實時的消息警告、醫療信息和其他的數據。
(1)“健康地圖”中的交通數據屬于________數據;圖中的數據采取________技術存儲。
(2)在“健康地圖”的制作過程中,需要用________法將紙質地圖轉化為數字地圖。
(3)某人利用健康地圖查詢H7N9病例的分布狀況,屬于GIS系統工作過程中的________環節。
(4)與紙質地圖相比,“健康地圖”具有哪些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提供,2017年1-9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34.9萬輛和2022.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和4.5%。 新能源汽車產銷42.4萬輛和39.8萬輛,同比增長40.2%和37.7%。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新能源汽車在全部汽車產銷中同比增長率高的根本原因是
A. 物流市場的持續發展 B. 天然氣價格的持續下降
C. 清潔發電量的持續增加 D. 市場需求量持續上升
【2】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提高,可以
A. 改變汽車產業的空間布局 B. 減少汽車生產與銷售環節
C. 有效提高城市空氣質量 D. 減輕城市交通壓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和0.25%的世界面積,創造了17%的世界財富。結合所學知識, 日本的環境人口容量遠高于我國,主要得益于( )
①資源豐富 ②科技發展水平高 ③對外開放程度高 ④生活消費水平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
過去,我國某城市雨水和污水經同一管網系統連通到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率較低。該城市自2015年開始改擴建管網系統,實施雨污分流。污水和初期雨水排入污水管網經處理后排入河道,中后期雨水通過雨水管網直接排入河道。
說明該城市實施雨污分流工程的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信息技術越來越深刻的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1】運用RS技術可以
A. 測量上海耕地面積 B. 精確獲知自己所在的位置
C. 為商業網點選址提供依據 D. 了解上海的土地利用現狀
【2】網絡購物已成為一種時尚,某購物網充分運用地理信息技術,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 可以通過GIS分析,實現就近網點配送
B. 可以通過GIS技術,追蹤包裹的位置
C. 可以通過RS技術獲知各配送網點的庫存
D. 可以在GPS技術的指引下設計最佳配送路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江蘇是全國最缺電的省份之一,同時又是風能大省和科技大省,潛在風力發電量2 200萬千瓦時,約占中國風能資源的1/10,發展風電等新能源的條件優越。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從生態角度分析,發展風電( )
A. 對緩解溫室效應效果不大
B. 可以獲得較大的投資回報
C. 能夠減輕大氣污染
D. 能夠實現能源的多樣化
【2】江蘇正在如東市建設世界上最大的風電場、在連云港建設田灣核電站,關于其背景敘述正確的是( )
①江蘇經濟基礎雄厚,風力發電經驗豐富 ②江蘇常規能源短缺,電力需求增長迅速 ③江蘇綜合運輸網絡不夠健全,導致能源運輸不暢 ④江蘇能源結構單一,環境污染日益加劇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建于20世紀50年代的西安東郊紡織城,西臨浐河,東依灞水,因集中了西北眾多紡織企業而得名。隨著
20世紀末期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興起,西安東郊紡織城區域化的企業模式漸遭淘汰,企業關閉,工人下崗。伴隨西安都市文化定位、人民生活方式的轉型和全球化浪潮的到來,西安紡織城也面臨著再定義、再發展的任務。西安市政府制定的《紡織城地區綜合發展規劃》中指出:該區域要依托浐灞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國際絲路文化背景,形成綜合性的西安紡織城文化創意園區。
請你為西安紡織城文化創意園區發展旅游業進行相關的設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