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加試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下圖為粵港澳區域簡圖,圖中的珠江三角洲河網縱橫,三江匯集,八口入海,平原上鑲嵌著片片洼地。
材料二:近年來,珠江三角洲的化工、玩具和電子裝配等工業向粵東、粵北和粵西一帶逐步轉移。其中粵東山區M縣產業結構中2009年和2016年第一產業比重分別占29.8%和22.4%。
材料三:粵港澳大灣區以珠江口為核心,由廣州、佛山、深圳等9個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十三五”期間,廣東重點打造輻射國內外的綜合交通體系,通過地鐵、軌道交通、城際列車、高速公路、高鐵、航空、水運等多種方式,實現廣州與珠三角各市1小時通達,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各市陸路2小時通達、與周邊省會城市陸路3小時通達,與全球主要城市12小時通達。
(1)分析珠江三角洲河道分叉多的自然原因。
(2)說明珠三角傳統工業向粵東、粵北、粵西等區域轉移的主要原因。
(3)推測工業轉入對M縣的城市化進程和環境質量的影響。
(4)評價珠港澳大橋等交通線路的建設對珠三角區域發展的積極影響。
【答案】(1)三江匯集(上游流域面積大)帶來大量的泥沙;河口流速慢,泥沙淤積,形成眾多沙洲(沙島);河口地勢有一定起伏,促使河道分叉較多。
(2)勞動力價格上漲(勞動力短缺、工資上漲);地價上漲;環境污染控 制費用增多;產業結構調整(政策變化)。
(3)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變;工業轉入加快城鎮工業新區的建設,促進城鎮規模擴大和數量增多,加速M縣城市化進程。
農業比重降低有利于生態退耕,減輕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而傳統工業規模的擴大會造成環境質量的下降(環境污染加重)。
(4)交通方式多樣化發展與布局,形成了區域綜合交通網;交通線路不斷延伸和拓展,區域聯系更為密切;完善的交通運輸條件,有利于區域分工與合作(產業轉移與結構調整);便捷的交通運輸網,利于物流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解析】整體分析:本題以我國粵港澳地區為區域背景,考查地貌成因、產業轉出的原因、產業轉入對城市化與環境質量的影響、交通建設在區域發展中的積極意義。
(1)珠江三角洲處于河口地帶,東、北、西三江匯聚,從上游帶來了大量泥沙,到達河口后地勢趨平、水流減緩、泥沙淤積,易形成多個沙洲,同時河口區域地勢有一定起伏,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河道容易分叉。
(2)傳統產業多勞動力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其轉出的原因主要包括勞動力成本上漲、地價房租上漲、環境要求提高后控制污染的費用增加、原來的優惠政策取消,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等方面。
(3)城市化進程可以通過人口遷移、城市用地規模擴大、城鎮數量增多等方面分析。對環境質量方面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問題上,傳統工業轉入可能會加重環境污染,使環境質量下降,同時勞動力從第一產業轉出則可以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減輕山區的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問題。
(4)區域經濟發展以交通建設為突破口,通過改進交通加強區域聯系,促進區域發展。結合本題的設問及試題材料,可以從以下方面分析。首先交通自身方面表現為運輸方式的多元化,可構建綜合交通網;其次便捷的交通網可以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費用,節省生產成本;而且交通的改善,能加強區域聯系,促進產業轉移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合理分工與合作。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穿越崇山峻嶺,在云南省境內并行奔流170多千米,形成了“三江并流”這一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高山峽谷景觀。下圖示意“三江并流”及附近地區。
我國與東盟經濟互補性較強,貿易額不斷上升,如近年來我國的冷果(亞熱帶、溫帶水果)換東盟的熱果(熱帶水果)貿易。
(1)簡述“三江并流”地區地形對河流的影響。
(2)若在瀾滄江流域進行梯級開發,推測適宜大壩截流的季節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關于圖示地區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河流流向均為自西向東 B. 河流流量夏季多,冬季少
C. 冬春季節多發凌汛災害 D. 河流的主要補給水源為冰雪融水
【2】圖中河流上游地區重點發展了有色金屬冶煉工業,其主要的區位優勢是( )
A. 市場廣闊 B. 科技水平高 C. 勞動力豐富 D. 水電充足且廉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4年8月15日,世界海拔最高的拉日鐵路(拉薩至日喀則西)正式開通運營。拉日鐵路全長253千米,其中,近90千米穿過位于板塊交界地帶的雅魯藏布江谷地,橋隧總長115.7千米。拉日鐵路每米造價超過5萬元,是中國目前在高原地區建設的造價最高的鐵路。結合下圖和文字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簡述圖示地區的地形特點。
(2)簡要分析拉日鐵路造價高的自然原因。
(3)簡述拉日鐵路開通的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臺灣省是我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重要領土。臺灣島四季水果種類豐富,因此被稱為“水果之鄉”。讀我國沿北回歸線局部地形剖面圖,完成下列各題。
【1】我國臺灣島
A. 降水自西向東逐漸減少 B. 地勢西高東低,森林廣布
C. 經濟發達,工業品出口少 D. 河流短小、急,水能豐富
【2】我國臺灣島四季水果種類豐富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跨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區②地形類型多樣,海拔差異大,垂直氣候顯著③全年高溫多雨,水熱條件好④夏秋季節臺風較少,對水果生長影響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陵蘭島是世界最大島嶼(如下圖所示)。全島85%的地面覆蓋著平均厚達2300米的大陸冰川,千姿百態的冰山、冰川與子夜太陽構成了格陵蘭的奇景。水路和航空是主要的運輸方式,只有在小塊的沿海無冰區才有道路。
格陵蘭島是北極熊理想的家園。北極熊主要以捕食海豹為主。每年的3~5月,北極熊為了覓食輾轉奔波于浮冰區,過著水陸兩棲的生活;嚴冬季節,北極熊外出活動大大減少,進入局部冬眠狀態。
(1)若計劃在海上拍攝格陵蘭子夜的太陽奇景,試為船上游客推薦最佳的拍攝日期、地點(在圖中甲、乙、丙三地中選擇),并說明理由。
(2)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格陵蘭冰山融化速度驚人。推測格陵蘭冰山大幅減少對北極熊的影響。
(3)氣-冰-海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系。試分析格陵蘭四周海區冰山大幅減少對氣候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京津冀地區地形和鐵路路網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該區域鐵路分布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北京是全國最重要的鐵路中心之一,試簡述其原因。
(3)簡述新開通鐵路對該區域的主要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表,完成下列問題。
【1】根據表中信息,推斷該森林植被最可能是( )
A. 熱帶季雨林 B.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C. 溫帶落葉闊葉林 D. 針葉林
【2】與該森林植被的生長習性相似的植物可能是( )
A. 苔蘚 B. 馬尾松 C. 樟樹 D. 茶樹
【3】調查發現,近年來高山苔原帶中該森林植被增長趨勢明顯,主要原因是( )
A. 光照增強 B. 水土流失加重 C. 氣候變暖 D. 降水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我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2010年民用機場旅客吞吐量比較。完成下面小題。
【1】【1】旅客吞吐量反映出( )
A. 珠三角地區城市化水平高 B. 長三角經濟發展水平低
C. 京津冀區域發展最不平衡 D. 上海交通輻射能力最強
【2】【2】京津冀地區加快經濟一體化的合理措施是( )
A. 河北完善路網,提升產業承接能力 B. 北京加強產業集聚,增強吸引力
C. 天津外遷企業總部,緩解環境壓力 D. 河北以生態建設為重,美化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