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左圖為“甲、乙兩地地理位置示意圖”,右圖為“甲、乙兩地年內氣溫與降水量變化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 甲地氣候類型
乙地氣候類型
(2) 填表比較甲、乙兩地氣候特征的異同和氣候差異的成因。
(3)分析乙地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影響。
有利影響:
不利影響:
【答案】(1)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相同點:
(2)夏季均溫為高溫多雨(或夏季雨熱同期),降水量季節變化大(或)降水變率變大或降水扁率大
不同點:甲地全年高溫,乙地夏季高溫、冬季低溫(或乙地氣溫年較差大)。
氣候差異產生的主要原因。
甲地氣候主要受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性移動控制而形成,乙地氣候主要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形成的;甲地因北側地形阻擋導致受冬季風影響小,乙地受冬季風影響較大。
(3)有利影響:夏季高溫多雨,作物生長期較長;雨季降水充沛,利于作物生長
不利影響:降水變率大,旱澇災害頻繁;冬季易受低溫影響。
【解析】(1)據圖中經緯度位置和區域輪廓可判斷:甲位于南亞,屬于熱帶季風氣候,乙位于我國南方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
(2)據圖中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可知,兩地夏季均為高溫多雨,降水量季節變化大(或)降水變率大。但是甲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乙地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冬季低溫,氣溫年較差大。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受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性移動控制而形成,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形成的;且甲地因北側地形阻擋導致受冬季風影響小,乙地受冬季風影響較大。
(3)據上題分析可知,乙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作物生長期較長;雨季降水充沛,利于作物生長,但是降水變率大,旱澇災害頻繁;冬季易受低溫影響。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勞動節到兒童節這段時間內,湖州( )
A.晝長夜短,且白晝不斷增長
B.晝長夜短,但白晝不斷縮短
C.晝短夜長,且黑夜不斷增長
D.晝短夜長,但黑夜不斷縮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和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14年6月4日新華網報道:中國是受沙漠化嚴重危害的國家,自20世紀50年代起,我國就已開始大規模的沙漠治理研究。土地沙漠化對土壤的肥力、草地的面積以及河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很重要。
材料二 我國某區域圖。
(1)A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主體位于_______________(省、區),從自然區來看,該山脈以東是______________,以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地區是內蒙古的科爾沁地區,試分析荒漠化的分布特點及形成原因。
(3)C地區荒漠化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4)針對該區域的荒漠化問題,應采取哪些措施進行治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某流域開發的三個階段和三條流量變化曲線。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1】該流域開發過程中
A. 降水量增加 B. 蒸發量增加 C. 下滲減少 D. 地表徑流減少
【2】【2】假設該流域三個階段都經歷了相同的一次暴雨過程,在P處形成的流量變化過程與圖中①②③分別對應的是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Ⅱ、Ⅰ D. Ⅰ、Ⅲ、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三大自然區圖”,完成下列要求。
(1)寫出自然區的名稱:A ,B 。
(2)A區與C區的界線與哪些地理分界線大致吻合?
(3)填寫下表,比較A、C兩區自然特征的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黃土高原上韭園溝小流域治理縱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
(1)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表現在哪些方面?
(2)從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類措施來看,圖示治理措施有哪些類型?
(3)“小流域綜合治理開發模式圖”,將各字母代表的相關內容填寫在下方對應的數字空格處。
A.修基本農田 B.貯水攔沙 C.改善生產條件 D.平整土地 E.蓄水保土 F.發展多種經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蘇南等經濟發達的地區,幾乎難以找到一塊合適的有機田,蘇南地區土壤大多重金屬超標。重金屬進入土壤的主要途徑( )
①礦山廢水污染
②工業污染
③農藥污染
④生活污水污染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口合理容量
A.是單一根據一地自然資源的數量確定的
B.表明人口與其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源基本協調
C.是一個國家人口控制的最終警戒線
D.隨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哪種行為不會減少或減輕特大洪災的發生( )
A.加強流域內用水管理,加強防汛預警預報
B.修筑河堤,整治中下游河道
C.加強流域綠化,搞好水土保持并與工程措施相結合
D.圍湖造田,發展農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