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城市東西相距25千米,甲、乙、丙、丁分別表示該城市不同的區域。下圖為該城市沿東西方向人口密度與土地價格分布曲線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該城市中心商務區可能位于( )
A.甲區
B.乙區
C.丙區
D.丁區
(2)若甲、乙、丙、丁為四個功能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區人口密度小,工業區位條件最差
B.乙區土地價格高,以倉儲和綠地為主
C.丙區以住宅用地為主,人口密度大
D.丁區基礎設施完善,土地價格低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下圖為非洲及周邊地區略圖和維多利亞湖及周邊地質構造示意圖。
材料二:下表為圖中甲地(海拔1 800米)1月和7月的氣溫、降水資料。
甲地 | 1月 | 7月 |
氣溫(℃) | 18.0 | 19.2 |
降水量(mm) | 58.3 | 242.3 |
(1) 比較愛德華湖盆和維多利亞湖盆的主要地質成因的差異。
(2) 據表簡述圖中甲地的主要氣候特點并分析原因。
(3) 比較維多利亞湖東岸和西岸降水量的差異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據報道,2015年我國大豆70%依賴進口。中國油脂壓榨企業對進口大豆的利用量越來越多,部分原因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數據完成下面題。
【1】我國大豆的生產成本和裝運成本都較高,主要的原因是( )
①我國的大豆種植業為小農經營,規模小、機械化水平低
②我國各平原區都不是最適宜大豆生產的地理區域
③我國大豆產、供、銷社會化程度低
④我國的交通運輸較美國、巴西等國落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對我國大豆產業發展的合理建議有( )
①為謀求利益最大化,我國可以不種植大豆,而全部利用質優價廉的進口大豆
②延長大豆產業鏈條,增加大豆產品的附加值
③完善大豆科研、生產及推廣體系,擴大高出油率大豆的種植面積
④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擴大大豆種植面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紅水河為西江上游的別稱,流域內山嶺連綿,地勢崎嶇,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它的梯級開發己被我國
列為國家重點開發項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紅水河水能資源梯級開發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主要影響是( )
A. 不能滿足用電需求的增長 B. 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
C. 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D. 不易出現淤積減慢或侵蝕后退的現象
【2】下列符合紅水河流域綜合開發利用方向的是( )
A. 發展微電子工業 B. 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工業
C. 發展畜牧業 D. 發展甜菜、花卉等城郊農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長期以來,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邊地區生態環境較為脆弱。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徑流量一般出現在 ( )
A. 2 月 B. 7 月 C. 10 月 D. 12 月
【2】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的關鍵是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
A. 上中游地區利用絕大部分河水 B. 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補給
C. 下游地區利用絕大部分河水 D. 上中游和下游地區均衡利用河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風的各種力的示意圖,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圖中 a 是使空氣水平運動的水平氣壓梯度力
②圖中 b 是使風力偏轉的地面摩擦力
③圖中 c 是使風向發生變化的水平氣壓梯度力
④圖中 c 是使風向向右偏轉的地轉偏向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一個地球,一個家庭”的口號,協調人類發展與環境關系的主要途徑是( )
A.控制人口增長,解決貧困問題 B.加強法制教育,嚴格法制管理
C.進行國土整治,加快國土開發 D.參加國際協作,保護世界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甲、乙、丙、丁四地氣候資料圖,回答下列問題。
【1】關于圖中甲、乙、丙、丁四地氣候成因相同的一組是(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丙
【2】下列關于四種氣候類型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甲氣候類型只出現在亞洲 ②乙氣候類型在各大洲均有分布 ③丙氣候類型分布大陸東岸 ④丁氣候類型在歐洲分布最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面澳大利亞自然帶分布圖,回答下列各題。
(1)和①處自然帶的形成無關的因素是( )
A.暖流
B.山脈迎風坡
C.大氣環流
D.寒流
(2)④地自然帶的名稱是( )
A.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B.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C.熱帶草原帶
D.溫帶草原帶
(3)自然帶①→②→③體現的自然帶地域分異規律是( )
A.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
B.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
D.陸地環境的整體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