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水循環聯系四大圈層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
【1】圖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層對應正確的是
A. 甲——大氣圈B. 乙——巖石圈
C. 丙——水圈D. 丁——生物圈
【2】水循環
A. 造成海陸變遷的速度加快B. 促進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
C. 使地表形態變得高低起伏D. 加劇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隨著高速公路、軌道交通不斷向郊區延伸,高速公路出入口、軌道交通站點附近成為購物、就業和人口的集聚區。隨著集聚區規模的擴大,逐漸形成具備城市功能的新都市,又稱邊緣城市。下圖示意美國某邊緣城市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土地利用類型的空間布局。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圖示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首先出現的土地利用類型是
A. 生產用地 B. 居住用地 C. 辦公用地 D. 零售業用地
【2】圖示邊緣城市
A. 人口的晝夜流動性大 B. 產業結構以第三產業為主
C. 空間上和中心城市相接 D. 建筑物的密度比中心城市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依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1959年在現大慶境內發現了世界級特大油田。1960年石油部組織全國37個廠礦、院校人員及退伍官兵近5萬人,自帶幾十萬噸設備在此展開了石油大會戰。1963年12月全國人大宣布:我國需要的石油過去絕大部分依靠進口,現在已經可以基本自給了。
材料二 大慶主要城鎮示意圖(圖甲)、大慶采油區分布示意圖(圖乙)。
材料三 由于石油資源趨近枯竭,大慶開始了資源城市轉型的歷程,其舉措如下表:
(1)結合材料一、二,簡述建設大慶石油工業基地的有利區位條件。
(2)讀材料二,指出大慶市轄區城區的分布特點及成因。
(3)結合材料三,概括大慶通過資源城市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17年的最后一天,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供電照明系統施工順利完成并全線亮燈。歷經6年籌備、8年建設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的主體工程如期具備通車條件,符合工期計劃目標。港澳臺媒體評價說,作為橫跨粵港澳的“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不僅讓三地進入“一小時生活圈”,加速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也將助力形成旅游新形態,制造觀光新景點。下圖為港珠澳大橋示意圖、橋塔造型和夜景燈光照片。
請設計港珠澳大橋旅游的可行性項目,并指出港珠澳大橋旅游管理應該注意的事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2013年俄羅斯國內人口遷移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兩題。
【1】圖中( )
A. 遠東區為人口遷入區,西北區為遷出區
B. 人口遷移的總趨勢是由東部遷向西部
C. 東部地區的人口都遷入中央區和西北區
D. 伏爾加沿岸區人口遷入數大于西北區
【2】俄羅斯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東部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
②東部地區礦產資源豐富
③東部地區土地資源豐富
④西部地區氣候溫和濕潤
⑤西部地區靠近歐洲,經濟發達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東北資源的豐富。根據材料和圖,聯系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1】東北是我國重要的
①林業基地 ②能源基地③商品糧基地④重工業基地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③
【2】東北地區發展農業的主要制約因素是
A. 水源不足 B. 地表崎嶇 C. 熱量不足 D. 土壤貧瘠
【3】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最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集中適宜機械化耕作 B. 宜農荒地多
C. 土壤肥沃 D. 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國最多
【4】從2000年開始國務院下令停止開墾圖中的P平原,主要是因為
A. 保護濕地生態環境 B. 將剩下的荒地作為今后發展用地
C. 糧食生產過剩 D. 該區自然條件惡劣,開墾困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櫚油廣泛用于食品加工、化妝品和清潔劑等生產,廉價的棕櫚油及其衍生產品為很多公司帶來了巨大利潤。某地為擴大油棕種植面積,放火焚燒雨林,下圖為該地油棕種植園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該地最可能位于
A. 九州島 B. 蘇門答臘島
C. 紐芬蘭島 D. 塔斯馬尼亞島
【2】棕櫚油產業獲利較高的主要原因是
A. 成本低,銷售量大 B. 生產規模大,產量高
C. 政策扶持,地價低 D. 用途廣,資金投入大
【3】目前,有利于該地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措施是
A. 擴大油棕種植規模 B. 挖掘傳統加工工藝 C. 全面恢復原生植被 D. 合理集約利用土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城市熱力環流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城市熱島效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上空多塵埃物質 B. 城市綠地面積小
C. 人類生產、生活釋放大量的余熱 D. 人類活動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
【2】下列利于改善城市環境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擴大綠地面積 ②完善城市道路網 ③提倡坐出租車 ④加強城市管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上海復旦大學學生顧某,畢業時主動放棄“白領”工作回到農村,結合所學知識和當地農業特點,通過網絡銷售農產品,生意越做越紅火。
讀該地循環農業生產模式圖(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該地的農業地域類型應屬于
A. 水稻種植業B. 乳畜業C. 大牧場放牧業D. 混合農業
【2】該生產模式的農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主要是因為
A. 價格低廉B. 減耗保鮮C. 綠色優質D. 品種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