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持續淤積 | B. | 先侵蝕、后淤積 | C. | 持續侵蝕 | D. | 先淤積、后侵蝕 |
分析 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能.表現形式:
①風化作用(最主要形式):風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堅硬巖石、礦物與大氣、水及生物接觸過程中產生物理、化學變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積物的全過程.根據風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質可將其分為三種類型: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
②侵蝕作用:巖石和礦物經由媒介如水、冰、風及重力等,引起其移動與瓦解.
③搬運作用:地表和近地表的巖屑和溶解質等風化物被外營力搬往他處的過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
④堆積作用:被搬運的物質因外力減弱或失去搬運能力,以及含溶解質的水溶液受蒸發或發生化學反應后出現的堆積作用積聚過程.
解答 解:該區域外力以淤積作用為主,近海地區海水變淺,則水深2米的位置與監測距起點間的距離越大,反之當海水的侵蝕速度超過泥沙的沉積速度,則兩者的距離變小.圖中兩者距離在1975至1978年間,兩者距離擴大.此后兩者距離總體上逐漸縮小.故當地外力作用先淤積為主,后侵蝕為主.
故選:D
點評 本題以黃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監測剖面為背景,考查了近岸海域海底侵蝕、淤積的變化趨勢,考核了學生知識遷移、讀圖分析能力.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共同性原則 | B. | 共同性原則 | C. | 公平性原則 | D. | 持續性原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國家 | 2012年人口數(億) | 2005~2010人口統計(‰) | |
年均出生率 | 年均死亡率 | ||
中國 | 13.69 | 11.2 | 6.4 |
印度 | 11.66 | 23.0 | 8.4 |
美國 | 3.07 | 14.0 | 4.3 |
印度尼西亞 | 2.40 | 18.7 | 7.1 |
巴西 | 1.99 | 19.2 | 6.6 |
巴基斯坦 | 1.76 | 27.2 | 8.8 |
孟加拉國 | 1.56 | 24.8 | 8.1 |
尼日利亞 | 1.49 | 39.9 | 17.2 |
俄羅斯 | 1.40 | 10.7 | 15.8 |
日本 | 1.27 | 8.3 | 8.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