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熱帶雨林帶的主要分布區。據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熱帶雨林分布屬于非地帶性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2】乙地熱帶雨林開發程度較低的自然原因是
①叢林阻隔
②濕熱環境影響
③開發較晚
④人口稀少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
【1】A
【2】A
【解析】
【1】熱帶雨林帶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南北緯10度間,終年受赤道低氣壓控制高溫多雨,是緯度地帶性分布;乙為亞馬孫平原、丙為東南亞、丁為剛果盆地,均為地帶性分布;圖示甲熱帶雨林位于馬達加斯加島的東側,地處東南信風的迎風坡,由于地形抬升影響多地形雨,加之沿岸暖流影響形成雨林帶,屬于非地帶性成因。選A正確。
【2】乙地位于亞馬孫平原,開發程度較低的自然原因與雨林植被茂密、叢林阻隔,及濕熱環境影響,不利于開發;開發晚和人口少不是自然原因。選A正確。
熱帶雨林氣候的非地帶性分布
分布區一: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 巴西東南部、中美地峽東部。
成因:1、東北信風或東南信風從海上帶來暖濕氣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較多。 2、暖流對沿岸起到增溫增濕作用(馬達加斯加島 東部的馬達加斯加暖流、澳大利亞東北部東澳大利亞暖 流、巴西東南部的巴西暖流、中美地峽東部的北赤道暖 流及圭亞那暖流)。
分布區二:非洲西部15°N附近(幾內亞灣的北側)。
成因:1、南半球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偏轉成西南風, 從海上帶來暖濕氣流,從而形成豐富的降水; 2、地形抬升;3、由于赤道逆流(幾內亞灣暖流)對沿岸的增溫增濕作用。
分布區三:海地島北部。
成因:1、地處東北信風的迎風坡,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多地形雨; 2、沿岸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瑪咖是一種保健及藥用價值極高的農產品,因產量極低而價格昂貴。瑪咖原產于海拔3500~4500米的秘魯安第斯山區,在極為苛刻的條件下才能生長,對環境污染相當敏感,當地亦有“瑪咖一季休耕三年”的說法,種植全過程完全使用人工。美國和日本已經引種成功,但因質量差而不能規模生產。2003年中國云南玉龍雪山海拔3000米以上區域引種成功,目前成為世界第二大優良瑪咖產區,種植規模仍在擴大。
(1)分析說明瑪咖是一種真正的天然無公害綠色食品的原因。
(2)與美國和日本相比,從成本的角度分析中國云南瑪咖種植的優勢條件及原因。
(3)目前廣東、浙江許多投資商在云貴高原興建瑪咖種植園,你認為這會給當地帶來怎樣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下圖為歐洲局部示意圖。
材料二:荷蘭素有"鮮花之國"的美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產品供應國和 貿易國。據不完全統計, 荷蘭每年出口的鮮切花球莖和觀賞植物總值達 60 億美元,產品遠銷全球 125 個國家和地區,給荷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1)德國魯爾區工業發展的主要資源優勢是 ,萊茵河對鋼鐵工業發展的主要作用是 、 。
(2)意大利多火山 等災害,原因是位于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消亡邊界,地殼運動活躍。
(3)德國的紡織服裝業曾向捷克、匈牙利等國家進行轉移,影響德國紡織服裝業出現轉移的主要 因素是 、 。
(4)簡析荷蘭向世界各地出口鮮花量增加的社會經濟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水資源限制度是表示不同地區人口分布的水資源適應程度,數值越大表明水資源限制性愈強。讀“2000和2010年中國水資源限制度圖”回答以下問題。
【1】2000~2010年期間,我國水資源限制度變化表明
A. 人口超載地區在減少 B. 水量盈余地區在增加
C. 多數省份水資源短缺 D. 人水平衡關系趨于緊張
【2】下列可以從根本上降低人口分布的水資源限制度的措施有
①采取開源與節流等措施增強區域水資源承載力 ②科學引導人口由水資源超載地區向水資源盈余地區遷移 ③在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地區要平均分布人口 ④縮減工業規模,禁止人口向水資源超載地區流動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蟹島集團是一家集生態農業與觀光旅游為一體的大型企業。下圖為蟹島水循環利用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蟹島集團在水循環利用過程中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 )
①地熱能
②風能
③沼氣
④水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2】應用該水循環利用系統可( )
①實現污水零排放
②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率
③增加水資源總量
④實現水資源利用零損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丹陽調研)讀“我國農村地區發展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農村地區發展模式屬于________________。
(2)通過對以上模式分析,將該地區社會、經濟、生態三個系統中出現的問題,填入下圖中。
(3)針對上面發展模式圖中出現的問題,設計一個調控方案,從而使社會、經濟、生態三個系統相互協調,形成良性循環。把調控方案的措施填入下圖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美國部分地區圖”和“甲地到乙地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1】據圖推斷乙地( )
A. 農業類型可能是乳畜業 B. 農業類型可能是商品谷物農業
C. 農業發展可能面臨凍害、雪災 D. 農業發展表現為生產規模小,商品率低
【2】【2】甲地存在的環境問題( )
①過度墾殖,水土流失加重②過度放牧導致草場退化,土地荒漠化③大規模圍湖造田,導致湖泊面積劇減 ④土地污染造成土地質量下降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東北雙季水稻種植在遼寧的試驗田取得成功,改變了傳統的春種秋收、一年一季的耕作方式。經初步測產,每公頃產量可達7 800千克,加上8月上旬收獲的第一季水稻每公頃產量9 750千克,每公頃總產量可達17 550千克,是普通單季水稻產量的兩倍。這種雙季水稻的稻種是由遼寧盤錦市科研人員采用兩種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突破了抗旱、抗寒、抗病蟲害等關鍵點。北方雙季水稻第一季稻生長期104天,第二季稻生長期87天。現在在東北有限的無霜期內就可以完成兩季水稻的播種、收割。
材料二東北地區局部輪廓圖。
(1)根據遼寧省的地形特點對遼寧省農業生產進行合理布局。
(2)遼寧省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無霜期140~200天,但實現了雙季稻的種植,請分析原因。
(3)當某些自然因素不利于農業生產時,人類該怎樣對自然條件進行改造和利用?請舉例說明。
(4)簡述圖中防護林的主要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地理分界線不經過秦嶺—淮河的是( )
A. 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B. 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C. 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
D. 常綠闊葉林帶與落葉闊葉林帶的分界線
【2】制約四大區域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錯誤的是( )
A. a——洪澇災害B. b——夏季低溫
C. c——灌溉水源D. d——低溫
【3】有關四大區域優勢農產品的錯誤判斷是( )
A. a——水稻、柑橘B. b——小麥、大豆
C. c——棉花、葡萄D. d——青稞、油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