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一艘貨船從俄羅斯北部惟一的不凍港啟航,沿歐亞澳航線經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至印度洋,再向東穿過馬六甲海峽經新加坡到上海。讀圖回答:
(1)海港 A 的名稱是: 。該海港位于北極圈內,卻成為不凍港,原因是: 。
(2)穿過英吉利海峽時風急浪高,貨船顛簸搖晃,主要是受到 風的影響。船在地中海行駛常會遇到下雨天氣,這是因為: 。
(3)過蘇伊士運河后,進入紅海,這里海水鹽度特別高。其原因是:① _;② 。
(4)到達新加坡,附近海域風平浪靜,這是因為新加坡地處 氣壓帶,氣流輻合上升,風力較小。過了臺灣海峽,在上海東南的海面上矗立著高高的鉆井平臺,這是因為東海 _ 蘊藏著油氣資源,這里開采的天然氣已輸往上海浦東地區使用。
(1)摩爾曼斯克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2)西 地中海氣候特點冬季溫和多雨(3)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蒸發量大 海區較封閉,四周陸地河流入海徑流量少(4)赤道低 大陸架
(1)摩爾曼斯克港終年不凍原因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2)英吉利海峽位于 50°N 附近大陸西岸,處于西風帶控制之下;地中海沿岸;冬季受西風帶控制,溫和多雨。(3)紅海鹽度高的主要原因有:①地處副熱帶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蒸發量大。②其周圍大部分為熱帶沙漠氣候區,無陸地淡水注入。其海域封閉,故成為世界鹽度最高海區。(4)新加坡地處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終年盛行上升氣流,風力較小,而淺海大陸架為石油生成的構造帶。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圖11,關于歐盟2007年新增電力,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核電增長量大于燃煤發電增長量
B.風力發電增長量小于天然氣發電增長量
C.削減了燃煤和核電發電量
D.水電增長量小于燃料油發電增長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20世紀60年代,我國西部某平原地區在各集鎮形成周期性集市。農歷每月內,集市逢一、四、期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別在周圍六個集鎮,如圖2所示(初一、十一、廿一為逢一,其余類推)。回答下面兩題。
該地區( )
A.集鎮分為兩級
B.集市的周期為3天
C.①地的服務范圍比②地小
D.②地的服務功能比①地齊全
①地不能每日都成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
A.供交換的商品種類太少
B.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C.各集鎮之間交通不便
D.當地居民的購買力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近年來,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橋,加快了各地人員、物資的交流,完成下面三道問題
連接上海南匯和洋山深水港的東海大橋主要通行:
A.旅游大客車 B.公交大客車 C.集裝箱卡車 D.水產冷藏車
杭州灣跨海大橋采用S型設計,使橋梁與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這一設計思路主要考慮的因素是:
A.海嘯 B.赤潮 C.潮汐 D.寒潮
蘇通大橋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人海口的長江大橋,它創造了“最深橋梁樁基礎”、“最高索塔”、“最大跨徑”和“最長斜拉索”四項世界紀錄。這樣設計有利于:
A.提高南北陸路運量 B.確保“黃金水道”的通航能力
C.穩定河口水文特征 D.抵御臺風侵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為“某時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兩題。
甲、乙、丙、丁四地中氣壓最高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列關于圖中甲、乙、丙、丁四地天氣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甲地氣溫高于乙地
B.丙地晴朗,丁地陰雨
C.甲地風力大于乙地
D.丙、丁兩地周圍大氣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2.圖3—5反映了各種運輸方式距離與運費的關系,其中敘述不正確的是:( )
圖3—5
A.在各種運輸方式中,汽車的運費最高
B.在O--a距離范圍內,水路運輸的費用最高
C.在a--b距離范圍內,鐵路運輸的總費用最低
D.汽車適用于短途運輸;鐵路適用于長途運輸;水運適用于遠距離運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不屬于陸地環境整體性表現的是( )
A.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影響、相互滲透
B.氣候直接影響生物、水文要素,但生物、水文要素的變化不會影響到氣候
C.地質作用的變化會影響氣候因素
D.某一要素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狀態的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