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自然界的水循環示意圖”,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上圖中數字所代表的水循環各環節名稱:a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
(2)圖示水循環各個環節中,目前受人類活動影響最大的是____(選擇填空)。
A.a B.b C.c D.d
(3)有關水循環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選擇填空)
A.水循環在地球的外部圈層中不斷進行
B.水在循環運動的過程中是不連續的
C.自然界的水循環時刻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著
D.沙漠地區沒有水循環過程
(4)若上圖中植被被大面積破壞,該地的地表徑流季節變化會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地下徑流會__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
(5)③處海域海水鹽度與同緯度其它海域相比_________(填較高或較低),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___的影響。
【答案】蒸發 水汽輸送 降水 地表徑流 D C 增大 減小 較低 入海徑流量
【解析】
(1)海洋廣闊,受熱后a蒸發,形成大量水汽,經b水汽輸送帶到陸地上空,遇冷凝結形成c降水,降到地表的水匯成d地表徑流,又流向大海,完成水循環。
(2)圖示水循環各個環節中,目前受人類活動影響最大的是d地表徑流;其它環節人類活動影響較小或難以影響。
(3)水循環聯系的是地球的內、外部圈層,A錯;水在循環運動的過程中是連續的,B錯;自然界的水循環時刻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著,C正確;沙漠地區參與的是內陸水循環過程,D錯。選C正確。
(4)植被能增加地表水的下滲、攔截雨水,若圖中植被被大面積破壞,降水下滲減少,該地的地表徑流季節變化會增大,地下徑流會減小。
(5)③處海域有淡水河匯入,會降低海水鹽度,比同緯度其它海域鹽度要低。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某區域冬季某日8時至次日8時的降雪量和積雪深度分布圖,云量分布差異不明顯。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分析圖示區域積雪的變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RSB.GISC.GPSD.數字化
【2】圖中M地積雪深度低于周圍地區,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A.降雪量B.地形C.溫度D.光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金魚草的花色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選擇紅花植株(RR)與白花植株(rr)進行雜交實驗,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F2的表現型不能反映它的基因
B.F2中粉紅色花所占比例的理論值為1/3
C.基因R對基因r為完全顯性
D.金魚草花色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巖溶濕地是一種獨特的濕地類型,澳大利亞環境保護署(EPA)將其定義為:巖溶濕地屬于地下水濕地系統的一種,與其所在地地表水存在與否無關,其內通常發育有溶洞或地下河。下圖為我國某地巖溶濕地水文系統結構及水循環示意圖。
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巖溶濕地廣泛分布于我國
A.三江平原B.伊犁河谷
C.云貴高原D.三江源區
【2】該巖溶濕地最可能位于
A.背斜頂部B.向斜槽部
C.背斜兩翼D.向斜兩翼
【3】該濕地主要補給水源為巖溶地下水,該巖溶地下水的主要補給區是圖中
A.大氣降水B.南北兩側裸露碳酸鹽巖
C.中部濕地D.中間第四系黏土含水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華北平原某城示意圖及該城近十年土地利用率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
【1】從保護城區環境角度考慮,工業區宜布局在( )
A.西南郊B.西北郊C.東南郊D.東北郊
【2】近十年該城( )
A.城區出現逆城市化現象B.郊區種植業迅速發展
C.城區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D.郊區生態環境改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波羅的海及其周圍區域(如圖)曾經經歷了地質時期最后一次寒冷時期,此時期結束后轉暖,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羅的海。波羅的海是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域,即1 kg海水中含鹽類物質的克數很低(不足1%,比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3.5%還低)。對該海區鹽度低的原因,解釋不合理的是( )
A.緯度偏高,氣溫較低,蒸發較弱B.氣候濕潤,降水較多
C.與外海連通,鹽度得到稀釋D.眾多河流注入,年均徑流量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下圖是長江口外水域葉綠素含量、水溫和鹽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監測數據合成圖。葉綠素含量在水深10到20米之間先升后降。
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①、②、③曲線依次代表( )
A.鹽度、溫度、葉綠素含量
B.鹽度、葉綠素含量、溫度
C.葉綠素含量、鹽度、溫度
D.葉綠素含量、溫度、鹽度
【2】從圖中可以看出( )
A.水深超過10米后,鹽度隨深度增加持續升高
B.水深超過10米后,水溫隨深度增加持續降低
C.水深15米處,葉綠素含量、溫度、鹽度值均達到最高
D.水深超過20米后,葉綠素含量隨深度增加而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目前世界上PM2.5指數最高的地區出現在北非、東亞,中國華北、華東和華中PM2.5的濃度甚至超過了撒哈拉沙漠。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產和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有害物質。下圖為我國PM2.5最嚴重區和較嚴重區分布圖。
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圖中我國西北地區PM2.5含量較嚴重地區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其形成的可能原因是( )
A.工業發達,污染嚴重B.交通擁擠,尾氣排放多
C.沙塵天氣頻發D.大量燃燒石油,火力發電
【2】我國將從2016年開始對PM2.5進行全面監測、預報,體現了政府環境管理的基本內容是( )
A.環境計劃管理B.環境技術管理。
C.環境質量管理D.資源環境管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發達國家,某城市用地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城市形成階段(Ⅰ階段)決定城市區位的主要因素是 ,而城市選址在河流彎曲度較大處的原因是 。
(2)該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工廠遷出了老城區,這種變化原因是。
(3)Ⅲ階段住宅區出現了分化,從建筑質量來說出現了高級住宅區與低級住宅區,圖中甲、乙兩住宅區為高級住宅區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