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示意我國九寨溝和龍宮均會出現美麗的“五彩森林”(樹葉以紅、綠、黃為主的色彩豐富的森林景觀)。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兩地出現五彩森林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緯度較低,地勢相對高度較大 B.氣候溫和,土壤肥沃
C.深居內陸,氣溫日較差大 D.地處迎風坡,水汽充足
【2】九寨溝一般在10月份左右可以欣賞到美麗的五彩森林,龍官要欣賞到此類景觀,宜在
A.8月 B.9月 C.10月 D.11月
【答案】
【1】A
【2】D
【解析】
試題分析:
【1】由圖可知九寨溝和龍宮位于我國四川省與貴州省,該區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沒有深居內陸,夏季高溫多雨,不是氣候溫和,故排除選項B、C;九寨溝自然保護區地勢南高北低,夏季處于偏南風的背風坡,降水較少,故排除選項D;圖中顯示九寨溝和龍宮所處緯度較低,九寨溝位于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交匯處附近、龍宮位于云貴高原,兩者地勢相對高度都較大,森林資源豐富,而且楓樹等樹種多,易出現五彩森林,故選項A正確。
【2】“五彩森林”樹葉由綠到紅、黃的色彩變化具有時效性,一般在秋季;由圖可知九寨溝所處緯度較高,入秋時間較早,可以先欣賞到美麗的五彩森林;龍宮所處緯度較低,入秋時間較晚,比九寨溝要晚出現五彩森林,故選項D正確。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山西省1980-2010 年就業結構與城鎮人口比重變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1980 年-2010 年山西省
A.第三產業就業人數超過第一產業 B.第二產業就業人口比重持續提高
C.農村人口呈“低—低—低”增長模式 D.勞動力逐步向第三產業轉移
【2】1980-2010 年山西省城市化進程主要取決于
A.第一產業 B.第二產業 C.第三產業 D.城鎮人口
【3】為增強工業對農業產業化的帶動作用,山西省中小城市可著力發展
A.原料指向型工業 B.市場指向型工業
C.動力指向型工業 D.技術指向性工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某市2003 年-2013 年土地利用面積變化情況。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2003 年-2013 年該市耕地面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還林 B.退耕還湖 C.土地退化 D.城市擴張
【2】該市建設用地的變化可能導致
A.生物多樣性增加 B.地下水位升高
C.地表高低不平 D.地表徑流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左圖為我國西南某區域地質剖面圖,右圖為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乙、丙、丁處,地質構造相同的是( )
A.甲與乙 B.甲與丙 C.乙與丙 D.丙與丁
【2】丙處巖石的成因與右圖地殼物質循環圖中數字代表的巖石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和④ D.④
【3】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自丁地至丙地自然帶呈現的變化最有可能的是( )
A.垂直帶譜更加復雜 B.垂直帶譜變得簡單
C.同一自然帶分布高度增加 D.同一自然帶分布高度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復種指數指一年內在同一塊耕地面積上種植農作物的平均次數,即年內耕地上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復種指數的高低受當地熱量.土壤.水分.勞動力.科技水平.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下圖示意1998—2012年中國各省份耕地復種指數增長率。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制約①地區復種指數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光照 B.熱量 C.水分 D.土壤
【2】②地區復種指數的變化會
A.提高農產品總產量 B.緩解水資源短缺狀況
C.提高農產品的質量 D.降低耕地的利用效率
【3】③地區復種指數變化的原因是
A.土地退化嚴重 B.全球氣候變暖 C.農業結構調整 D.農業科技創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日不同地點太陽高度圖,完成下列問題。
【1】
A. ②地正好日出 B. ③地也正值正午
C. ④地即將日落 D. ④地即將日出
【2】
A. 四地均位于東半球 B. ①②兩地經度值相同
C. ③地經度為60。W D. ④地經度為150。E
【3】
A. ①②④③ B. ③④①②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校園標語(口號)也能折射出時代發展的脈絡。下面有校園標語(口號)出現在“文革”時期的是
A.“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B.“向科學進軍”
C.“把失去的光陰奪回來”
D.“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