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我國某地區1978—2012年農業產值結構變化統計圖”,完成下列問題。
【1】該地最有可能位于
A. 青藏高原 B. 黃土高原
C. 長江三角洲 D. 內蒙古高原
【2】該地農業結構轉變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變暖 B. 城市化快速發展
C. 糧食政策調整 D. 灌溉技術的發展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島嶼的文明生態湖區規劃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該發展模式所具有的特點是( )
①主要關注經濟領域中產值和利潤的增長 ②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對環境的保護 ③獲得最大經濟效益,促進社會財富的積累 ④屬于種—養—加工一體化經營的生態農業模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該圖顯示了該湖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措施有( )
①將林地、草地都開墾為耕地 ②合理開發利用環境資源③廢棄物綜合利用 ④培育優良品種,發展高效農業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陸地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原理,完成下列問題。
(1)若該圖表示我國西北內陸地區各環境要素間的關聯性,請寫出下列相應內容。
降水________;氣溫日較差________;地表水________;地貌多________;土壤________;植被________。
(2)區域生態系統的變化往往會影響地貌的發育過程。試簡要分析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的形成原因。
(3)請從上面兩個實例歸納陸地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面“植樹造林引起的環境變化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將下列地理事象前的數字代號填入上圖中相應的空白方框內。
①生物多樣性增加 ②水旱災害減少 ③生態系統良性發展
④風速減小、空氣濕度增大
(2)圖中表示了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的,從而使
地理環境具有 特征。只要某一要素發生變化,就會導致其他要素乃至整個地理 環境狀態的改變,人們把這一特征形象地描述為“ ”。
(3)地理環境各要素通過大氣循環、水循環、巖石圈物質循環和 循環等過程,進 行著物質遷移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珠江三角洲區域示意圖”,完成各題。
【1】圖示地區存在水資源短缺的現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
②季風氣候區,降水量不足
③污染浪費嚴重
④沙質土壤,水分滲漏嚴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2】該圖河口段冬季容易發生的環境問題是
A. 暴雪 B. 沙塵暴 C. 咸潮 D. 赤潮
【3】該區域城市化發展模式應該是下圖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部分地區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序號表示的區域( )
A. ①降水稀少,河流均為內流河 B. ②光照充足,植被類型為荒漠
C. ③雨熱同期,主要為濕潤和半濕潤區 D. ④水熱充足,主要為熱帶和暖溫帶地區
【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①到②地勢由第一級階梯到第二級階梯 B. ②到③由畜牧業過渡到種植業為主
C. 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漸遞增 D. ④到⑤的植被變化體現了經度地帶性規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曲線和城市化進程兩幅圖,回答下列各題。
【1】該國人口達到頂峰的時間點應為( )
A. 1 B. 2 C. 3 D. 4
【2】下列各國中,人口發展狀況與圖示類型一致的是( )
A. 埃及 B. 德國 C. 新加坡 D. 中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圖分別是某市城市化過程圖和該市隨距市中心距離地租水平變化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甲圖反映了該城市可能 ( )
A. 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B. 出現再城市化現象
C. 出現郊區城市化現象 D. 出現大量衛星城
【2】若乙圖箭頭方向表示數值增加,則圖中b地最可能( )
A. 位于城中心區 B. 位于遠郊地區
C. 位于新工業區 D. 位于城市環形道路沿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農作物熟制區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影響我國農作物熟制區劃的因素是( )
A. 水分 B. 熱量
C. 政策 D. 科技
【2】甲地農作物熟制不同于周邊地區的根本因素是( )
A. 氣候 B. 河流
C. 地形 D. 土壤
【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農作物熟制與糧食單產呈正相關 B. 熟制相同的地區農作物種類也相同
C. 一年一熟區以種植冬小麥為主 D. 南方地區土地利用率高于北方地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