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我國西部大開發的實施同樣面臨人口問題。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各題。
【1】有關西北地區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西北地區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條件惡劣
B. 西北地區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經濟發展落后
C. 西北地區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條件因素,也有社會經濟因素
D. 西北地區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都不好,因此人口的合理容量將永遠很小
【2】當前,我國進行西部大開發,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得西部地區會得到較快發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西部大開發,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從而使環境承載力快速變大
B. 西部大開發,人口遷移頻率加大,主要是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的
C. 西部大開發,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西北地區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將會逐漸降低
D. 西部大開發,使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口素質將會得到提升
【答案】
【1】C
【2】A
【解析】
【1】人口的合理容量與資源、經濟、交通、科技等多個因素有關,西北地區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其原因不僅在于自然條件惡劣,也與區域的位置、經濟發展落后、經濟發展水平低等有關,AB錯,C對;目前,西北地區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社會條件也相對較為落后,但隨著社會發展,這些問題都會得到環節乃至解決,從而提高當地的人口合理容量,D錯。據此分析選C。
【2】西部大開發,使西部豐富的自然資源得以合理利用,西部地區會得到較快發展,而西部地區的社會經濟的發展,可能會對環境承載力有影響,但不會使環境承載力快速變大。據此分析選A。
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定狀態或條件下,一定的環境系統所能承受的生物和人文系統正常運行的能力,即最大支持閾值,而最大支持閾值通常用環境人口容量來表示。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要素有自然環境要素、技術水平、人類的消費水平和區域的開放程度等。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地震儀可以記錄從地球不同深度處傳來的地震波,通過分析該處地震波的波速和頻率等特征,可以大致判斷該處的物質狀態、密度等狀況。
材料2:在海洋中釋放人工震波,震波從海底不同深度的巖層反射回來,由反射波可繪出海底地質圖,從而確定石油和天然氣礦床的位置,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
(1)地質學家常利用地震波來尋找海底油氣礦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圖”中表示海底儲有石油的是( )
(2)若此時海底發生了地震,輪船會產生怎樣的運動?高空中的飛機和海岸邊行駛的汽車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有關甲、乙兩地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敘述正確的是( )
A. 甲地人均耕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乙地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B. 甲、乙兩地資源豐富,人口容量大
C. 甲地油氣資源的開發一定會使人口容量不斷擴大
D. 乙地老工業區改造,人口數量不能超過當前環境人口容量
【2】在節能減排、公眾參與、發展低碳經濟的行動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甲地西氣東輸,乙地發展低能耗工業
B. 甲地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乙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 甲地采用節水措施,乙地開發無污染能源
D. 維持能源消費結構,加強廢棄物的無害處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我國北方M市為改善城鄉居民居住環境,將老城區鋼鐵廠、柴油機廠、拖拉機廠、水泥廠等多家落后產能的大中型企業進行改造、搬遷,全力建設宜居宜業的商業、住宅、工業和文教聚集區。
材料二 下為“M市城市規劃圖”。
(1)在城市規劃圖中,①表示的功能區是____________,其主要分布在 _____________。
(2)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城市功能區,其中表示工業區的是___________,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城區企業向工業區集聚,這有利于企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地氣系統(大氣和地面)吸收太陽短波輻射(能量收入),又向外放射長波輻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稱為輻射差額。下圖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輻射差額的月份分配。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1】(小題1)若只考慮輻射差額對氣溫的影響,該地氣溫最低的月份是
A. 12月 B. 8月 C. 4月 D. 1月
【2】(小題2)該地年總輻射差額為負值,年平均氣溫卻未逐年下降,產生該現象的主要因素是
A. 大氣環流、地熱收入 B. 大氣保溫、地熱收入
C. 太陽活動、地熱釋放 D. 大氣環流、大洋環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我國東部某城市城區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該城市工業不斷向東北部遷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城區地租上漲 ②緩解城區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眾多,有大量剩余勞動力 ④北部地區礦產資源豐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近年來,甲地出現了高級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A.位于湖泊附近,環境質量好 B.遠離中心城區,地租低廉
C.地勢開闊,便于建立住宅區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首都鋼鐵廠1919年建設,原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區,改革開放后逐步發展成為以鋼鐵工業為主,兼營采礦、機械、服務、貿易等多行業,是跨地區、跨所有制、跨國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
材料二 下圖為“首鋼外遷轉移方向示意圖”。
(1)曹妃甸承接首鋼整體搬遷,其有利的區位條件主要有哪些?
(2)首鋼跨出國門,與秘魯合作,會對當地的社會經濟帶來的什么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城市發展變化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 b 與圖 a 相比,城市用地規模明顯________,城市人口數量呈________趨勢。反映了該地區的________過程。
(2)該城市建立了________城和________區,有利于城市經濟進一步發展和保護、改善城市環境。
(3)單項選擇:下列關于該地區人口結構的變化正確的說法是________。
A.老齡人口比例上升
B.農村人口比重上升
C.第三產業從業人口比重上升
D.人口密度減少
(4)該城市形成于河流的交匯處,原因是此處________。
(5)城市中心區比郊區氣溫________(高或低),并分析原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某地區工業發展不同階段的生產與銷售情況。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階段Ⅰ,該地區企業生產特點有( )
①專業分工程度低 ②總體生產能力強 ③各企業團結協作 ④各企業之間聯系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階段Ⅱ與階段Ⅰ相比,該地區企業發展的優勢有( )
①環境污染減輕 ②原料渠道拓寬 ③規模效益增強 ④交易成本降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