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電影《流浪地球》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面對絕境,人類開啟“流浪地球”計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太陽與人類生產生活密不可分,下列與太陽輻射和太陽活動無關的是
A.極光現象B.磁暴現象
C.地熱資源D.水能資源
【2】在電影中,即將與地球相撞的木星是
A.衛星B.恒星C.行星D.彗星
【3】地球在流浪的過程中依次經過的天體運行軌道是
A.水星、金星、火星、木星B.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D.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海平面氣壓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推測北京市近期天氣將要發生的變化。
(2)對比分析E、F兩地風的差異。
(3)比較M、N兩地的氣候的異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5月初。幾位“驢友”到我國東南部某山區旅游。該區域正處于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下圖為該山區地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最早看到日出的地點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③
【2】圖示區域的最大高差可能為
A. 360m B. 460m C. 560m D. 660m
【3】為實現早日脫貧,當地主管部門編制了該區域《農業發展規劃圖》。“驢友”沿途中墟線由山麓到山頂行進,該區域規劃圖中出現的農業景觀依次是
A. 漁業生態林種植業經濟林 B. 漁業種植業經濟林生態林
C. 種植業漁業經濟林生態林 D. 經濟林漁業種植業生態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近年我國大城市郊區出現了大規模草莓種植園地,租地種植的農戶大多來自于江浙。下圖為某大棚草莓景觀圖。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各地草莓種植戶多來自于江浙,主要是因為江浙( )
A. 銷售平臺多樣B. 區域政策扶持
C. 物流網絡發達D. 種植技術先進
【2】草莓種植園里,越來越多的立體大棚正逐漸取代平面大棚,主要是為了( )
A. 充分利用降水B. 節約土地資源
C. 增加觀賞價值D. 利于游客采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城市內澇是指由于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內產生積水災害的現象。
材料二 某城市中心區與郊外平原區的水循環數據比較表(單位:mm)。
項目 | 年平均降水量 | 轉化為徑流的總降水量 | 轉化為地表 徑流的降水量 | 轉化為地下 徑流的降水量 | 年平均蒸發量 |
城市中心區 | 675 | 405 | 337 | 68 | 270 |
郊外平原區 | 600 | 255 | 95 | 160 | 345 |
材料三 城市水循環示意圖
(1)寫出環節①、②表示的水循環環節名稱。
(2)根據表中數據變化,從水循環角度推斷該城市中心區易發生內澇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下圖陰影部分是渭河以北、黃土高原邊緣的“旱腰帶”地區,該區域十年九旱,許多縣至今仍是國家級貧困縣。農學專家經多年努力培育出了與旱塬相適應的小麥良種,畝產由20世紀60年代的61.1公斤逐步提高到現在的450多公斤。
(1)分析“旱腰帶”地區小麥生長的有利自然條件。
(2)早年“旱腰帶”地區小麥單產低的主要原因是干旱,說明其干旱的自然原因。
(3)現在“旱腰帶”地區小麥單產大幅提高,推測除生物技術外人們可能還采取的措施。
(4)簡述在“旱腰帶”地區大力發展種植業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年太陽總輻射量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太陽年輻射總量
A.哈爾濱比濟南多B.分布呈東多西少
C.上海大于1200kw·h/m2D.平原比高原地區豐富
【2】只考慮自然因素,最不適合推銷太陽能熱水器的城市是
A.濟南B.拉薩C.上海D.重慶
【3】影響拉薩太陽年輻射總量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位置B.海陸位置C.太陽活動D.地形地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地區分布很不平衡。能源的跨區域調配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讀我國西電東送南線工程簡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輸送的電能是( )
①水電 ②火電 ③核電 ④風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圖中輸送的電能主要來自( )
A.內蒙古、山西、貴州B.四川、湖北、安徽
C.云南、貴州、廣西D.貴州、廣西、重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構建模式圖,探究地理基本原理、過程、成因及規律,是學習地理的方法之一。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若該圖為“熱力環流模式”,M線代表地球表面,則甲、乙、丙、丁四點的氣壓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是
A. 甲>乙>丙>丁B. 乙>甲>丙>丁
C. 甲>丙>丁>乙D. 乙>丁>丙>甲
【2】若該圖為“海陸間水循環模式”,M線代表地球表面,則
A. 乙表示海洋,甲表示陸地
B. 人類活動影響較大的是環節③
C. 環節②一定不受洋流影響
D. 環節①的運動距離與地形無關
【3】若該圖為“太平洋局部洋流示意圖”,M線代表赤道,則
A. 該海域位于南半球
B. 洋流④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作用
C. 洋流③為西風漂流
D. 丙處海域形成北海漁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