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羅訥河發源于瑞士境內的冰川,在發過境內的流域面積占總面積的94%,歷史上曾是一條“野性”河流,經常洪水泛濫。19世紀以來,法國對羅訥河進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國立羅訥河公司”,作為羅訥河綜合整治和開發的唯一授權機構,圖4示意羅納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別之處羅訥河上游(瑞士境內)、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
(2)表1列出羅訥河整治不同階段的主要措施。請在下列整治和開發目標中進行選擇,完成表1。請將選出的各整治和開發目標填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整治和開發目標:防洪、改善水質、增加生物多樣性、地開發開采河沙、善航運條件
(3)說明法國為整治和開發羅訥河而設立“國立羅訥河公司”的原因。
(4)說明“恢復彎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對恢復河流生態的作用。
【答案】
(1)
上游(瑞士境內):有春汛,夏季徑流量大,冬季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徑流量比較穩定,無明顯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為枯水期,冬季為豐水期。
(2)
①改善航運條件、防洪②發電、改善航運條件、土地開發(防洪)
(3)
因為河流跨多個行政區,涉及水資源利用、航運、防洪、發電、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國家唯一授權機構才能協調各行政區、各部門的利益,并從河流整體進行綜合整治,以實現整治效益最大化。
(4)
恢復河流的自然狀態(自然河道、沿岸濕地等),擴展河道寬度,延長河流長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復河流生態系統,增加生物多樣性;增強河流的自然生產力和對污染的凈化能力。
【解析】(1)該題主要考查影響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河流經流量的變化與河流的補給類型和流域內的水利工程、植被覆蓋率、湖泊數量、濕地分布等事物的調節有關,結合材料和圖示信息,可以知道該河上游主要在瑞士境內,由于季節性積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補給,有春汛,夏季溫度高,徑流量大,冬季氣溫低,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主要位于溫帶海洋氣候區,全年降水均勻,所以全年徑流量比較穩定,無明顯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受地中海氣候的影響,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因此夏季為枯水期,冬季為豐水期。(2)該題主要考察河流的治理措施,整治河道,截彎取直,主要是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減少洪澇災害,開發河道的航運功能。梯級開發,整理河谷可以發電。改善航運條件,同時可以利于本地的土地開發。(3)此題可以借鑒田納西河流域的管理局的建設的原因。(4)恢復彎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對恢復河流生態的作用可以從增加河流的長度,河網的密度、濕地的面積、
生物的多樣性及河流的生產和自凈能力來分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四種地貌景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四種地貌景觀形成中,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內部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四種地貌景觀形成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主要成因是( )
A. 風力侵蝕搬運作用 B. 風力搬運堆積作用
C. 流水侵蝕搬運作用 D. 流水搬運堆積作用
【4】關于河流地貌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河流發育初期,河流以向河流兩岸的侵蝕作用為主,河谷呈“V”型
B. “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以向下的侵蝕作用為主,逐漸形成“U”型谷
C. 洪積-沖積平原一般形成于山麓地帶
D. 河漫灘平原一般發育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濱地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
A. 甲區域實地面積小于乙區域
B. ①地與③地自轉線速度相等
C. ②地與④地的距離為2220KM
D. ③地位于④地的西南方向
【2】
A. ①--水資源短缺,干旱面積廣大
B. ②--地勢較平坦,平原面積廣闊
C. ③--植被類型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D. ④--太陽能、地熱能等能源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是指( )
A. 由各種自然要素組成的天然環境
B. 人類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創造的人工環境
C. 以人類為中心的天然環境和人工環境
D. 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組成的生物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某省區三大產業產值比重與城市人口比重的變化圖”,其中①代表第二產業產值比重的變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變化,③代表第三產業產值比重的變化,④代表第一產業產值比重的變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曲線變化反映出該省區的城市化發展特點是
A. 與我國其他省區相比,城市化水平較低
B. 城市化發展與當地的經濟發展協調一致
C. 城市人口增長與第二產業發展同步
D. 20世紀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2】該省區的第一產業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 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使耕地大大減少
B. 農業生產水平落后,產出少
C. 農民的文化素質較低,農業經濟不發達
D. 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日漸惡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山脈位于 板塊。根據板塊構造理論,說明該山脈高度的變化趨勢及理由。
(2)若輪船沿該大洲西海岸并順圖示洋流航行,沿岸自然景觀的遞變反映了 地域分異規律,B地自然景觀主要是 ,其形態呈南北狹長的帶狀分布,主要原因是什么?
(3)A附近海域是 漁場(世界著名漁場),簡述其成因。
(4)20世紀下半葉以來,A海域表層海水多次異常升溫,造成氣候反常,魚群大量死亡。這一現象被稱為_________現象。當該現象發生時,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氣候如何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把長江的水調往北方的調水工程,調水東線主要為大運河,截至2015年12月3日,中線進京“南水”已達8.12億立方米,占北京市生活用水的70%。讀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線路圖”,回答下列各題。
【1】實施南水北調的主要原因是( )
①華北地區工農業發達,水資源不足
②南方經濟發展對水資源需求量小
③華北降水年內和年際變化小,徑流量分布不均
④南方水資源總量大于水資源需求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2】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中,不需人工抽水站,可實現自流供水的河段是( )
A. 甲至乙 B. 乙至丙 C. 丙至丁 D. 丁至戊
【3】“南水”進京對北京市地理環境的影響有( )
①導致水質下降 ②消除水污染 ③補償河湖水量 ④緩解用水緊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保證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優質供水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強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 ②控制沿線噪聲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
③加強自然災害的防治 ④沿線地區生產、生活污水實現達標排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
自2016年12月16日以來,受不利天氣形勢影響,中國出現大范圍持續重度空氣污染,多地PM2.5指數頻頻“爆表”,石家莊市區內“世紀公園”監測點PM2.5和PM10一度雙雙突破1000微克/立方米。
21日,霧霾在全國多地上演“最后的瘋狂”,其中,北京等絕大部分地區的空氣質量均淪陷至六級重度污染水平。
簡述北方地區發生重度霾的自然原因,并從該區域政府角度提出應對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