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保護性耕作法”是指對耕地實行免耕或淺耕措施,并在糧食收割時及時將作物秸稈粉碎后歸還農田,或者將莊稼茬子留在田地過冬。讀某地實驗前后冬春季節有關實驗資料表。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實驗結果反映了實行“保護性耕作法”能夠
A.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氣濕度B.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
C.增強土壤透氣性,提高土壤肥力D.降低土壤透氣性,減少空氣污染
【2】下列國家中,“保護性耕作法”最適宜優先推廣的國家是
A.哈薩克斯坦B.新加坡
C.比利時D.巴西
【答案】
【1】D
【2】A
【解析】
本題考查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對比保護性耕作法實驗前后,可以看出實行“保護性耕作法”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大氣水分增加,增加了土壤水分、增加了大氣水汽,空氣濕度上升,;提高了土壤抗旱能力;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空氣含量下降,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透氣性;大氣懸浮質下降,減少空氣污染。實行“保護性耕作法”可以增加土壤水分、肥力,利于提高大氣水分,降低空氣中的懸浮質,四個國家中哈薩克斯坦深居內陸,氣候干旱,采用“保護性耕作法”利于其土壤的保護及大氣質量改善;新加坡、比利時、巴西都是全年多雨的,無需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1】對比保護性耕作法實驗前后,可以看出實行“保護性耕作法”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大氣水分增加,增加了土壤水分、增加了大氣水汽,空氣濕度上升,A錯;提高了土壤抗旱能力,B錯;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空氣含量下降,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透氣性,C錯;大氣懸浮質下降,減少空氣污染,D正確。
【2】實行“保護性耕作法”可以增加土壤水分、肥力,利于提高大氣水分,降低空氣中的懸浮質,四個國家中哈薩克斯坦深居內陸,氣候干旱,采用“保護性耕作法”利于其土壤的保護及大氣質量改善;新加坡、比利時、巴西都是全年多雨的,無需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選A正確。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動反映地理事物和現象空間分布的變化。一般來說,某個方向的糧食生產產量比重高,重心就偏向那個方向。下圖表示1990-2005年中國糧食產量重心軌跡。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圖示時間中國糧食產量重心總體上
A.一直在北進西移B.移動速率比較均衡
C.由江南移向華北D.北進速率超過西移速率
【2】我國糧食生產重心的變化有助于
A.緩解北方地區干旱化程度B.促進區域農村經濟協調發展
C.區域糧食流通格局的改變D.提高農業土地產出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芝加哥是美國五大湖區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見下圖。1848年修通聯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運河,隨后興建鐵路并形成以芝加哥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這段時期,芝加哥工業主要有農產品加工、農具、交通工具等生產部門。1890年,芝加哥人口達到100萬。20世紀上半葉,芝加哥發展以鋼鐵為主導的重工業,并成為20世紀美國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1848年后,芝加哥成為美國中西部農產品集散中心的主導區位條件是
A.瀕臨五大湖
B.位于美國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與五大湖的轉運地點
D.位于密西西比河航運的上游起點
【2】20世紀之前,芝加哥的工業活動主要聯系
A.美國本土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國東北部工業區D.芝加哥周邊農村地區
【3】芝加哥發展鋼鐵工業最有利的條件是
A.良好的工業基礎B.豐富的原料和燃料
C.充足的勞動力D.便捷的交通運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北極航道越來越受到重視。東北航道的維利基茨基海峽位于俄羅斯北部,通航時間一般從8月初到10月中旬。
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影響維利基茨基海峽通航時間長短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冰 B. 鹽度
C. 風向 D. 洋流
【2】白令海峽位于維利基茨基海峽的( )
A. 東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東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3】與西北航道相比,目前我國大多數穿極國際貿易海運以東北航道為主,其原因是該航道沿線( )
①航運需求量大
②自然條件影響小
③基礎設施相對完善
④油氣資源豐富
⑤地緣政治因素干擾小
⑥煤鐵資源豐富
A. 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⑤⑥ D. 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北京北海團城是中國古代雨水利用的綜合示范工程,建于湖中孤島,城內面積5760平方米,高出湖面5.64米。團城內除建筑物、古樹外,其余均由多氣孔的梯形青磚鋪筑。由于團城設計巧妙(下圖),城內數十棵古樹無需人工澆灌而百代常青。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團城內地面鋪筑時選用梯形青磚是為了
A. 減少土壤蒸發 B. 滯留雨水污染物 C. 增加雨水下滲 D. 增加地表徑流量
【2】冬季含水涵洞對古樹生長的作用有
A. 吸納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樹爛根 B. 稀釋土壤污染物對古樹的危害
C. 為土壤提供養分,維持古樹生長 D. 營造古樹生長適宜的溫濕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升龍工業區是越南北部歷史最長、發展最完善的工業園區,距離越南首都河內市中心約16千米。工業區提供全面服務支持,包括銀行、貨物集散中心、郵局等。工業區內有工程運營和維護公司等,有多個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其中大部分是日本的,企業多涉及印刷機器、衛生陶瓷、汽車配件等方面。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升龍工業區地表用粉砂黏土和沙子混合填充壓實,海拔7.3—10.5米,較周圍地區高2—3米。這樣施工最主要的目的是
A. 確保地基穩定可靠 B. 減弱洪澇災害的影響
C. 防止海水倒灌 D. 避免臺風危害
【2】現階段,升龍工業區是越南土地租金最高的工業區之一,而日本企業仍在擴大投資,是因為
A. 位于首都人才豐富 B. 交通便利
C. 建設標準高,提供的服務全面 D. 生產的產品利潤大
【3】中國某手機生產企業希望在該工業園投資建廠,生產新型智能手機,其最大的顧慮是
A. 越南市場較小 B. 當地勞動力素質低
C. 當地生產協作條件差 D. 語言存在障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七里海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河區,是我國華北地區最大的瀉湖,也是該市最大的蘆葦(多生于低濕地或淺水中)產地。七里海曾是一個淡水湖,后由于灤河洪水傾入,在東北部沖開一條水道注入渤海,即新開口。20世紀70年代,當地對注入七里海的趙家溝等五條河流進行治理,河流泄洪能力増強,并發育了湖口三角洲。隨著七里海區域開發不斷增強,區域內部天然濕地面積減少。下圖示意七里海及其周圍土地利用狀況。
(1)描述七里海湖水含鹽量的變化過程。
(2)說明七里海成為當地最大蘆葦產地的自然原因。
(3)分析20世紀70年代湖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4)推測濕地面積變化對七里海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平頂山市地處豫西山地向黃淮海平原的過渡地帶。下圖為該市各觀測點年平均降水量圖。讀圖,回答問題。
導致該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陽輻射B. 海陸位置
C. 植被覆蓋率D. 地形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國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該國位于
A. 非洲 B. 大洋洲 C. 亞洲 D. 南美洲
【2】該國約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其優勢自然條件是
A. 地勢低平 B. 降水豐富 C. 氣候涼爽 D. 河網稠密
【3】影響該國鐵路線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是
A. 資源 B. 經濟 C. 氣候 D. 河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