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 1953~2010 年我國少數民族人口分布重心變化圖。完成下列小題。
【1】制作該圖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A.GISB.RSC.GNSSD.VR
【2】據圖可推測,我國( )
A.少數民族人口西部和南部數量較多
B.少數民族人口逐年往東北方向遷移
C.少數民族人口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
D.少數民族類型多,重心一直在西南
【答案】
【1】A
【2】A
【解析】
【1】制作該圖需要先收集我國1953—2010年我國少數民族人口分布的數據,然后將收集好的各種數據資料,經過分類和格式轉換,就可輸入到計算機中,將數據采用“分層”技術進行存儲,對數據進行管理、分析,建立數據模型,對少數民族人口數據進行描述表達出來,就可能得到1953~2010年我國少數民族人口分布重心變化圖,這種信息技術就是地理信息系統,即GIS。RS是遙感技術,其主要的功能是監測;GNSS是指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其主要的功能是定位、導航;VR是指虛擬現實技術,不屬于地理信息技術,制作該圖用不上該技術。A符合題意。故選A。
【2】根據圖中我國的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特征可知,圖中省區為四川省,圖中顯示,我國少數民族人口分布重心在四川省,四川省位于我國西南地區,人口重心偏向我國西南,說明少數民族人口西部和南部數量較多,A符合題意;我國少數民族人口分布重心變化,不是少數民族遷移導致的,而主要是少數民族人口自然增長所導致的,而且圖中顯示1990—2010年少數民族人口分布重心向西南方向遷移,B不符合題意;圖中顯示,我國少數民族人口分布重心在四川省,但不表示少數民族人口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我國四川盆地少數民族數量很少,C不符合題意;由圖可知,圖中在1953—2010年我國少數民族人口分布重心變化圖,根據該圖不能推測出少數民族類型多,在1953—1964年和1982—1990年重心向東北移動,也不能推測出重心一直在西南,D不符合題意。故選A。
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云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臺灣等省、自治區。其中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少數民族比較集中,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全國56個民族中,云南就有52個,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個,除漢族外,少數民族有25個。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某區域略圖,閱讀以下圖文材料,回答各題。
材料一 千島湖引水工程從千島湖取水,沿線以隧洞、管道等輸水方式,最終將水輸送到杭嘉湖地區各縣市,以有效緩解這些地區目前優質飲用水短缺的狀況。
材料二 2018年5月28日,浙江省政府對外宣布杭州灣大灣區建設戰略。
(1)分析該區域城市的分布特點及原因。
(2)簡析作為水鄉的杭嘉湖地區需要引水的主要原因。
(3)杭州灣為喇叭狀的三角灣,長期以來,北岸受到侵蝕,南岸不斷淤漲。分析杭州灣北岸容易受到侵蝕的主要原因。
(4)分析大灣區建設的區位優勢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來,浙江省致力于建設特色小鎮。特色小鎮是相對獨立于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一般選址在城郊結合部。錢塘智造小鎮位于杭州東部,是以智能工廠為載體的特色小鎮。小鎮形成了高端智造、綠色醫療、品牌服飾三大主導產業。未來,該小鎮還將引進多家創新型企業。下圖是浙江省特色小鎮分布略圖。
(1)描述浙江特色小鎮的分布特點。
(2)分析浙江特色小鎮一般選址在城郊結合部的主要原因。
(3)推測錢塘智造小鎮為引進多家創新型企業可能采取的措施。
(4)說明錢塘智造小鎮在發展過程中,如何避免出現用地緊張導致新企業外遷的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圖中甲島嶼森林茂密,河流縱橫且水質好,河流上游冰川湖和沼澤濕地廣布。首府烏斯懷亞 常住人口僅3萬余人。
材料二 達爾文蒲包花屬多年生宿根植物,四季常綠、色彩鮮艷,是甲島嶼內特有的植物。達爾文蒲包花對自然條件要求極高, 集中分布在坡度為20°~40°的山坡上,且大多生長在巖石的縫隙里或半山低洼避風處。近些年來,新西蘭和一些北歐國家將達爾文蒲包花引進國內并栽培成功,主要用于城市家 庭裝飾。
(1)簡述甲島嶼內河流水質好的原因。
(2)據圖文信息推斷適合達爾文蒲包花生長的自然條件。
(3)分析新西蘭和一些北歐國家積極引種栽培達爾文蒲包花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茶馬古道起源于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馬匹與茶葉互換),是世界上地勢最高的文化傳播古道之一。麗江是茶馬古道滇藏線上的重鎮,至今保留著較完整的古道遺跡。結合云南省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分析夏季沿茶馬古道滇藏線從香格里拉到拉薩徒步旅游,可能遇到的主要危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橄欖是亞熱帶常綠喬木,喜溫畏寒、喜光怕澇,通常5~6月份開花,花期后6~8個月進入橄欖成熟收獲期。果實可榨油,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橄欖采摘沿用古老的手工方式,因為成熟的橄欖在受到撞擊等傷害后易發酵,將影響橄欖油的質量。
突尼斯種植橄欖的歷史悠久,橄欖種植區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2016年全國種植橄欖8000萬株,橄欖油產量近20萬噸,并大量出口。近年來,由于連續數年出現旱情,該國的橄欖生產遭受嚴重打擊。該國的斯法克斯市,雖然年降雨量小于200毫米,卻擁有1500多萬株橄欖樹,他們采用公元前8世紀流傳下來的種植方式,樹與樹的間隔達到24米,生長著數萬株據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橄欖樹,產量和品質都領先于全國,全國九座瓶裝橄欖油廠中,斯法克斯就占了五家,是一座真正的“橄欖城”。
(1)說明突尼斯橄欖種植條件比意大利優越的氣候原因。
(2)簡析斯法克斯采用傳統種植方式,橄欖產量和品質都很高的原因。
(3)分析斯法克斯被稱為“橄欖城”的社會經濟原因。
(4)請為突尼斯的橄欖產業進一步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埃爾埃希多地區(如下圖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貧瘠的地區之一,年降水量小于300mm。隨著政府頒布了一系列調動農業開發者積極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當地農戶利用沙土(表層)、有機肥(中層)和黏土(下層)令新土壤剖面呈現出三層結構,溫室截留雨水和農業高科技的廣泛應用,過去的貧瘠之地變成了“歐洲蔬菜之都”。
(1)分析埃爾埃希多地區年降水量小的原因。
(2)簡述埃爾埃希多地區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
(3)簡述埃爾埃希多地區變成了“歐洲蔬菜之都”的有利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農業物聯網是將大量的傳感器構成監控網絡,通過各種傳感器采集信息,以幫助農民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農業將從以人力為中心、依賴于孤立機械的生產模式轉向以信息和軟件為中心的生產模式。圖為農業物聯網示意圖。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農業物聯網的使用,可以
①消除農業污染
②實時遠程監控
③增加作物熟制
④提高勞動效率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
【2】隨著農業物聯網的使用,影響力明顯增強的農業區位因素是
A. 水源B. 勞動力C. 交通D. 科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地震波隨深度的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
【1】該地莫霍界面大約位于地面以下( )
A.5千米B.17千米C.33千米D.400千米
【2】該地最可能位于( )
A.非洲東非大裂谷B.青藏高原
C.吐魯番盆地D.太平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