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 蕪湖市民企中誠塑業通過與安師大化學材料應用科學學院的科研合作,經過半年反復試制,開發出了以土豆為原料,經過科學配比而產出的可降解農用膜。據參與此項研發的安師大化學材料學院周教授介紹,用土豆為原料生產的農用膜埋入土中,在一定的溫度、濕度等條件下,在一定時間內開始分解,在土壤中通過水和微生物作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無毒無殘留,對土壤無污染,對作物無害,可以說,新型環保農用膜研發成功為解決農村“白色污染”問題探索出一條新路。
(1)環保專家預言:廢棄的普通地膜最終將成為禍害。你認為其會造成什么危害。
(2)有人建議焚燒處理這些一次性快餐盒和農用地膜等普通塑料廢棄物,你認為是否可行?為什么?對已散落于土壤中的地膜碎片,農業生產過程中應采取怎樣的措施?
(3)以土豆為原料生產的農用膜有什么積極的環保意義?
【答案】(1)普通地膜等塑料廢棄物不溶于水,在自然界中約需200年才能被生物降解,長期留在農田里會影響土壤透氣性,阻礙水分的流動和農作物的根系發育,使農作物減產。
(2)不可行。焚燒時不但產生大量煙塵,而且還會產生有害氣體,污染大氣。
篩選出土壤的地膜碎片,然后再播種。
(3)該薄膜可被微生物降解,防止白色污染。
【解析】(1) 農用塑料地膜屬于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固體廢棄物,性質穩定,能在土壤中殘留很多年,影響土壤透氣性和水分流動,影響農作物生長和產量。
(2)焚燒時不但產生大量煙塵,而且還會產生有害氣體,焚燒則會造成大氣污染。
土壤中地膜碎片可以用篩子篩出,去除土壤的地膜碎片,然后再播種。
(3)主要從微生物分解分析,該薄膜可被微生物降解,減少土壤污染。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減少洪澇災害的損失,熟悉一些災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識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屬于個人或家庭防洪準備的是( )。
①訓練爬高能力 ②預備鋼制家具 ③聽汛期天氣預報
④暴雨季節不去山區郊游 ⑤學會游泳 ⑥學會救生演習的知識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⑤⑥
C. ②③④⑤⑥ D. ②④⑤⑥
【2】當洪水來臨時,應對洪水災害的不正確說法是( )。
A. 躲到屋頂、大樹或附近小山丘上暫避
B. 及時報告,統一組織搶險救災
C. 有序地將人員和財產向低處轉移
D. 有序地將人員和財產向高處轉移
【3】下列洪水互救方法不正確的是( )。
A. 向落水者拋救生圈
B. 對溺水人員進行人工呼吸
C. 劃船、游泳去救人
D. 等洪水過后再去救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旅游地理)
材料一:桂林旅游資豐富,典型的巖溶地貌賦予桂林“奇山、秀水、異洞、美食”的山水風光,享有“甲天下”的美譽,而桂林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則蘊育了古遺址、陵墓、石刻、摩崖造像等多種人文旅游資。桂林以山水風光和人文景觀并重的旅游形象,享譽海內外。
材料二:桂林自駕旅游已呈較強旺勢,外地自駕車以廣東為主,四川、云南、貴州、重慶、湖南、江西其次,體現了桂林自駕車旅游中短程旅游的優勢。
(1)寫出桂林旅游資源的特色。
(2)云南、貴州、湖南、廣東均為廣西自治區鄰省,分析外地自駕游客以廣東省為主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面對日益嚴重的農業污染,人們正在積極采取各種防治措施。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下面關于農業污染物及其造成的環境污染,搭配不正確的是( )
A. 化肥、農藥等農用化學品——農作物和土壤污染
B. 人畜糞便等有機肥料——水體污染
C. 廢舊塑料地膜——白色污染
D. 農業機械粉塵及工業煙塵——大氣污染
【2】能夠防治農業污染的措施有( )
①水體富營養化
②生物防治
③發展有機農業
④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環境保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長江中下游兩岸的能源重化工業快速涌現、密集布局,呈現雜亂無序、過度開發之勢。這些能源重化工業每天產生的各類工業廢水偷排入江,混雜著生活污水及航運激增帶來的船舶污染,使長江遭到了污染,水體富營養化加劇,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污染程度遠超自身的水體凈化能力和環境承載力
說明長江水體污染對環境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葉,沒有季節之流轉。靜寂的可怖,不僅僅是聲音的靜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脈、村落及整個大地,都毫無變化,讓我失去了時間意識。在這里,雨直直地下來,煙縷垂直地升起。”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文字中描述的現象最可能出現在
A. 歐洲西部 B. 非洲南部 C. 中國西北 D. 馬來群島
【2】“雨直直地下來,煙縷垂直地升起”的原因可能是
A. 位于赤道無風帶 B. 雨、煙受重力作用
C. 地轉偏向力為零 D. 受人為因素干擾
【3】推測“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葉,沒有季節之流轉。”的主要原因是
A. 地處赤道,太陽高度較大 B. 地處熱帶,全年氣候炎熱
C. 地處雨林,土壤比較貧瘠 D. 地處低緯,沒有四季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干熱巖是致密不滲透的高溫巖體,普遍埋藏于地下3到10千米,溫度在150aC以上。通過注入涼水、吸收巖體熱量轉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的方式加以利用,可用于發電、供暖等。目前有開發價值的干熱巖地區主要為有火山活動或地殼較薄的地帶。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下列最可能為干熱巖資源富集區的是
A. 北美洲東部 B. 西伯利亞地區 C. 非洲西部 D. 歐洲南部
【2】干熱巖最可能是
①沉積巖 ②變質巖 ③噴出型巖漿巖 ④侵人型巖漿巖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干熱巖發電
A. 技術水平要求高、利于大規模開發 B. 資源分布地域性強、利于推廣
C. 受季節、氣候制約,發電不穩定 D. 有助于減少碳排放、改善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來自歐洲的天文學家宣稱,他們在太陽系外距離地球20.5光年以外的太空發現了一顆與地球頗為相似的行星,并認為這顆行星可能適合孕育生命。據此回答以下三題。
【1】該行星適合孕育生命的自身內部條件應該主要包括( )
①溫度適宜 ②有液態水 ③合適的大氣層 ④宇宙環境安全、穩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地球上溫度適宜主要取決于( )
①日照條件穩定 ②日地距離適中 ③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 ④地球自轉周期適中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地球的特殊性是( )
A. 有一個穩定安全的宇宙環境
B. 地球的體積和質量與其它行星區別較大
C. 公轉軌道近圓
D. 一顆適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全球主要溫室氣體有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烴、一氧化二氮等,它們在大氣中的含量自工業革命以來呈上升趨勢。據此完成以下兩題。
【1】上述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 )
A. 能強烈吸收太陽輻射中的可見光
B. 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紫外線
C. 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
D. 能強烈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
【2】上述溫室氣體除能導致全球變暖外,還可能造成的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有( )
①臭氧層破壞
②酸雨
③城市熱島效應
④湖水富營養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