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22分)閱讀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下圖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與城市發展示意圖。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福建省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由1982年的117.81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億元,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
(1)簡述福建省交通運輸網的變化特點。(10分)
(2)說明交通條件改善對福建省城市化的促進作用。(12分)
【答案】(1)交通運輸線路里程增加,站點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從無到有,沿海地區及其與中西部之間的交通線明顯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為主的省級綜合運輸網。
(2)加強了區域內外聯系;促進了經濟發展 ,推動了工業化進程和產業結構調整,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城市數量增多,規模擴大,等級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區城市密集,城市等級體系更加完善。
【解析】
試題
(1)交通網的變化特點應從線路長度、數量、方式及分布區域變化等角度分析。對比兩幅圖,可以看出高速公路從無到有,線路增多,尤其是沿海地區新增鐵路和高速公路,交通線路沿途城市增多,說明站點增多。交通網絡化更為明顯。
(2)首先應了解城市化的表現,即表現為城市數目增多、規模擴大、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提高等。交通條件的改善可以加強對外聯系,發達的城市交通系統不僅能夠方便居民出行,而且可以刺激商業、旅游和消費的增長,從而帶動城市和地區的經濟增長,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城市交通是聯系社會生產、消費、流通和人民生活的紐帶,對于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交通條件的改善還可以加速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原產澳大利亞東北部熱帶雨林中的幾種高大桉樹,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這幾種桉樹適應性強,生長迅速,3-5年即可成材,統稱“速生桉”。下圖中a、b分別示意該地速生桉種植前、后的變化。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讀圖a,沼澤形成的原因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地勢平緩,排水不暢 B. 地下水埋藏淺
C. 天然次生林和灌叢能涵養水源 D. 大氣降水穩定,季節變化小
【2】讀圖b,種植速生桉后當地環境影響變化及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A. 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使天然次生林和灌叢退化
B. 速生桉涵養水源能力強,使沼澤面積擴大
C. 速生桉保持水土能力強,使天然次生林和灌木叢林更加發育
D. 速生桉使地面蒸發加強,導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地球各圈層劃分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關于地球圈層結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地球具有明顯的圈層結構的特征
B. 地球可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大圈層結構
C. 地幔屬于地球內部圈層中最中間的一層
D. 地殼既屬于地球外部圈層又屬于地球內部圈層
【2】下列關于圖中地球各圈層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C圈層是由巖石構成的,故稱為巖石圈
B. B所在的圈層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帶和自然景觀類型
C. A圈層是外部圈層中厚度最大的
D. E圈層是巖漿的發源地
【3】結合下圖(圖中A表示橫波、B表示縱波)判斷,下列關于上圖中信息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地震波通過①②界面時,波速都有明顯的變化
B. 在D、E兩圈層,既能檢測到橫波、又能檢測到縱波
C. 地震波通過①界面時,縱波速度增加、橫波速度降低
D. 地球的內部、外部圈層之間沒有物質和能量的交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分別示意產業升級、產業轉移、區域產業分工的序號是
A. ③②①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①②③
【2】②過程的產生主要是由于不同國家或地區間
A. 科技水平差異 B. 自然資源差異
C. 工資水平差異 D. 市場規模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下列材料和圖,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長江三角洲是我國著名的商品農業基地和“魚米之鄉”,歷史上曾是我國棉花的主產區之一,目前是我國重要的蔬菜、花卉等出口基地之一。下圖為“長江三角洲地區及附近地區”。
材料二 環太湖和環杭州灣地區絲綢紡織業具有悠久的歷史,盛綢、蘇緞、杭紡、湖縐享譽海內外,盛澤與紹興兩大紡織產業集群分別是環太湖與環杭州灣兩個紡織業集聚區的核心。紹興市輕紡工業聚集區的化纖和輕紡工業品每年銷售收入超200億元,總產量占全國的1/10。紡織工業的集群化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典型的產業現象。
(1)長江三角洲歷史上曾是我國棉花的主產區之一,簡析棉花生產有利的自然條件。
(2)分析紹興發展紡織產業集群的優勢區位條件。
(3)簡述紡織工業集聚的優點。
(4)紹興紡織業集群位于全球紡織業價值鏈的低端,請你為其提升在價值鏈中的地位獻計獻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金字塔圖,完成第下列各題。
【1】該地最有可能是( )
A. 上海市區B. 北京大學C. 廣州孤兒院D. 貴州農村
【2】關于該地戶籍人口敘述最有可能錯誤的是( )
A. 空巢老人問題比較嚴重B. 大量青壯年長期外出打工
C. 留守兒童問題比較嚴重D. 女多男少,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的統計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國家人口增長符合歐洲發達國家現狀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歐洲某國法律規定,對獨身者收取高達自身收入5%~10%的稅,其初衷是( )
A. 鼓勵生育 B. 抑制人口快速增長
C. 以稅養老 D. 平衡人口性別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課堂演示實驗:將書本打開、傾斜放于桌面上,沿書本中縫把沙子從高處向下緩緩傾倒,觀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積體。
完成下列各題。
【1】該演示實驗模擬的外力作用是( )
A. 沉積作用 B. 水蝕作用
C. 風蝕作用 D. 風化作用
【2】類似該堆積體的地貌多位于( )
A. 狹長山谷底 B. 平原邊緣處
C. 河流出山口 D. 河流入海口
【3】堆積體形成的地貌類型為( )
A. 峽谷 B. 河口三角洲
C. 沙丘 D. 沖(洪)積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城市化發展最快的時段是
A. 1949—1955年B. 1955—1965年
C. 1965—1975年D. 1985—2010年
【2】有關我國城市化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城市人口分布較均衡B. 已進入逆城市化階段
C. 起步晚、發展快D. 不同等級的城市發展均衡
【3】目前,我國城市化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有
①城市面積擴大,減緩熱島效應 ②水循環過程受到干擾
③土地利用方式發生改變 ④生物多樣性減少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