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氣壓帶、風帶分布圖(圖a)和亞洲季風環流圖(圖b),回答問題。
(1)說出A氣壓帶名稱及受其控制地區的氣候類型及特征。
(2)B風帶名稱為________。
(3)當全球氣壓帶和風帶處于如圖a所示位置時,圖示表示北半球的季節為________,(冬或夏),亞洲季風環流為圖b中_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此時東亞地區的風向為________,東亞季風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南亞地區的風向是________。
(4)此時亞歐大陸上亞洲高壓切斷了________的控制。
【答案】(1)赤道低氣壓帶,熱帶雨林氣候, 終年高溫多雨。
(2)東北信風帶,
(3)冬 , 甲 ,西北風 ,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 東北風
(4)副極地低氣壓帶
【解析】(1)據圖a可知,A氣壓帶位于赤道附近,可判斷為赤道低氣壓帶,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2)據圖a可知,B風帶位于北半球0°-30°之間可判斷為東北信風帶。
(3)據圖a可知,該季節氣壓帶風帶南移,可判斷為北半球的冬季。冬季亞歐大陸氣溫低,形成高氣壓,海洋形成低氣壓。亞洲季風環流為圖b中的甲圖。據圖可知,此時東亞地區受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盛行西北風。南亞地區盛行東北風。
(4)據上題分析可知,此時為冬季,亞洲高壓切斷了副極地低氣壓帶。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左圖示意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日照時數逐月變化,右圖示意我國行政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圖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省級行政區依次為 ( )
A. 青海、陜西、新疆 B. 新疆、青海、陜西
C. 新疆、陜西、青海 D. 陜西、青海、新疆
【2】【2】影響①省(區)日照時數逐月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 海陸位置 B. 海拔 C. 天氣狀況 D. 晝夜長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兩個不同時刻的海平面氣壓分布圖(單位:百帕),圖中陰影表示比濕最大的區域.(比濕是指在空氣中水汽質量與該團空氣總質量的比值,用來表示空氣中水汽含量的多少)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20日18時至21日18時期間( )
A. 長春地區風向由西北轉為東北 B. 北京經歷降溫天氣,風力增強
C. 重慶氣壓值始終高于1010百帕 D. 高壓中心的勢力均在逐漸減弱
【2】21日18時比20日18時( )
A. 甲地區空氣中水汽含量減少
B. 福建省比濕最大區域范圍擴大
C. 臺風帶來的降水使所經地區比濕增大
D. 南下冷空氣使所經地區蒸發減弱,比濕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口撫養比是14歲以下人群加上65歲以上人群,與15~64歲的勞動力人群之間的比例。下圖為“中國人口撫養比隨時間的變化及預測曲線圖”,①~④四條曲線是按照高、不變、中等和低人口出生率所做的預測。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推測對應高出生率的預測曲線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我國的人口撫養比曲線若按④線發展,短期內會
A. 影響勞動力人口數量 B. 影響勞動力人口的職業構成
C. 降低了人口的撫養比 D. 加劇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
【3】關于圖中曲線,正確的說法是
A. 上世紀60年代高撫養比的出現主要原因是戰爭
B. 上世紀60年代至今我國新生兒數量持續減少
C. 2013年前后我國被撫養人口比例達到最大
D. 未來40年左右,老齡化可能使人口撫養比達到新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列各小題。
(1)該鋒面按性質來分應為 鋒,判斷理由是 。
(2)6月初,上述暖氣團移至長江中下游地區與北方南下的冷氣團交匯,該地區在江淮靜止鋒控制下,會出現“ ”天氣。
(3)圖中可見降水區處于鋒 (前或后)。
(4)7、8月間該鋒北進,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 ”天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甲、乙、丙三處的地質構造分別為:
甲 乙 丙
圖中甲處的地貌是 ,其形成的原因是
(3)若該地富含石油、天然氣,應在 處開采最合適;其中 處最不合適建設大型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風光互補路燈采用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提供能源照明,能為城市街道路燈提供穩定的電源。左圖是某企業生產的“風光互補路燈示意圖”,右圖是甘肅省年等降水量線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該“風光互補路燈”研發企業布局的主導因素是
A. 資源 B. 市場 C. 技術 D. 勞動力
【2】甘肅省①、②、③、④城市中“風光互補路燈”安裝量最多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若下列城市都安裝了“風光互補路燈”,北半球夏至日這一天太陽能板左右擺動幅度最大的地點是
A. 哈爾濱 B. 北京 C. 廣州 D. 海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1271—1295年馬可·波羅東行路線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
【1】關于馬可·波羅東行途中經過的A,B,C三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地氣候夏季高溫多雨 B. B地終年炎熱干燥
C. 由C地到B地自然帶體現以水分為基礎的地帶性規律 D. C地氣候的成因是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2】馬可·波羅乘船返回途中經過的D、E、F三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D處為溝通兩大洋的麥哲倫海峽 B. E處位于亞歐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附近
C. F處附近荒漠廣布,盛產石油 D. 此航線夏季行駛順風順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