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南美洲秘魯及周邊地圖
材料二 秘魯首都利馬全年干旱少雨,以“無雨之城” 聞名世界。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位于山間高原,湖區周圍高山環繞,湖面海拔達3821米,面積約為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的的喀喀湖處于內陸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凍。
(1)分析利馬成為“無雨之城”的主要原因。
(2)簡要說明的的喀喀湖處于內陸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凍的主要原因。
【答案】(1)常年盛行離岸的東南信風;沿海強大的秘魯寒流,降溫減濕;東部安第斯山脈阻擋來自大西洋的水汽 (2)四周高山冰雪融水補給豐富;湖面面積大,水量大。地處低緯度地區,周圍群山環抱,阻擋冷空氣侵入,水溫較高
【解析】
(1)影響降水的因素主要是大氣環流、洋流、地形和海陸分布等因素;利馬地處南美洲大陸西岸,常年盛行離岸的東南信風,風由陸地吹向海洋,干燥少雨;沿海強大的秘魯寒流,降溫減濕;東部安第斯山脈阻擋來自大西洋的水汽,使得利馬全年少雨。
(2)影響湖泊性質的主要是湖泊水量的收入與支出;影響湖泊結冰的主要是溫度高低;的的喀喀湖地處安第斯山區,四周高山冰雪融水補給豐富;湖面面積大,入湖水量大,湖水通過一條河流流出帶走了部分鹽份,湖泊為淡水;湖泊地處低緯度地區,周圍群山環抱,阻擋冷空氣侵入,水溫較高;加之湖泊面積大、水量大,不易結凍。
【點晴】
有25條河流流入的的喀喀湖,只有一條德薩瓜德羅河從湖中流出到另一內陸咸水湖波波湖,只帶走入湖水量的5%,其余水分主要由大量蒸發消耗,但的的喀喀湖仍然保持是一個低含鹽度的淡水湖,主要鹽分被德薩瓜德羅河帶走。湖的四周雪峰環抱,湖水不斷得到高山冰雪融水的補充,故而湖水不咸;又因為湖泊地處安第斯山的屏蔽之中,高大的安第斯山脈阻擋了冷氣流的侵襲,湖泊面積大,水量大,又處于低緯度地區(16°S)。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我國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結構和農業用地結構的餅狀圖”,回答23~24題。
【1】造成該地農業用地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 過度開墾 B. 過度放牧 C. 過度圍墾 D. 過度養殖
【2】(小題2)該地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出路在于
A. 緩坡退耕,發展大牧場放牧業
B. 修建梯田,擴大水稻種植面積
C. 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態環境
D. 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立體農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2年12月12日,昆曼公路全線打通。昆曼公路全長l800余千米,起于中國云南省昆明市,止于泰國曼谷市,跨中國、老撾、泰國三國,有“21世紀新絲綢之路”之稱。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昆曼公路沿途景觀的變化反映的地域分異規律及其主導因素分別是( )
A. 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熱量 B. 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水分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熱量 D. 非地帶性現象 水分
【2】關于昆曼公路所穿越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地勢南高北低,地表崎嶇,地勢起伏大 B. 沿線地區終年高溫,降水季節分配不均
C. 河流縱列分布,流域面積大,河流水量大 D. 地質條件復雜,自然災害頻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下面左圖是“某時刻地球晝夜分布示意圖”,圖中陰影部分為黑夜,經線為等間距 分布,A點的經緯度為180°、45°N,C點的經緯度為120°E、0°。右圖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示意圖。
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左圖表示_______(北半球節氣)日的地球光照情況,此時地球公轉到右圖中的_______位置(填字母)。
(2)此時太陽直射點所在經度和緯度分別為_______,_______。
(3)當左圖中C點正午時,人影朝向_______方向,此時C點的太陽高度角為_______。有一發炮彈從C點射向N點方向,炮彈將落在CN所在經線的_______(東或西)側。
(4)該日之后一個月,地球公轉的速度先_______后_______。
(5)此時北京時間是_______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某城市近五年產業發展分析圖。據此回答問題。
【1】該城市在產業發展中
A. 石油化工和石化產品制造業增長潛力較大
B. 農副產品加工及食品制造業發展空間較小
C. 批發和零售業可優先培育為主導產業
D. 目前缺少增長快、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大的優勢主導產業
【2】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該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 擴大資源開采規模,大量輸出原料
② 發展傳統產業,吸收剩余勞動力
③ 提高資源加工深度,延長產業鏈
④ 培育新興優勢產業,提高競爭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每年有大約400座冰山完成從格陵蘭島始發的漫長行程,最終漂入紐芬蘭島附近的溫暖水域,威脅著航道上的船只安全。讀北大西洋中高緯度洋面年平均水溫圖,完成下面小題。
【1】紐芬蘭島附近出現冰山數量最少的季節是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2】北大西洋60°N附近,甲海域平均水溫比乙海域低,主要是因為
A. 盛行風來源不同B. 距大陸的遠近不同
C. 洋流性質不同D. 人類活動的密度不同
【3】為了防范漂浮冰山對過往船只造成威脅,我們可以
A. 監測冰山位置,加強預報B. 把冰山牽引至安全海域C. 人工融化冰山 D. 炸毀冰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島嶼地圖”,完成下列小題。
【1】該島嶼
①主要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
②終年受西南風控制,降水豐富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能豐富
④西南部冰川地貌發育顯著
⑤位于板塊生長邊界,面積不斷擴大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⑤
【2】該島嶼西側以畜牧業為主,東側以種植業為主。形成此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 降水與植被類型
B. 日照時數與地形
C. 坡度與人口分布
D. 地形地貌與交通
【3】近年來,該國乳品企業增加在中國興建牧場的數量,主要原因是中國
A. 牧草優質 B. 交通便利
C. 技術先進 D. 市場廣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圖為中亞某地區綠洲分布圖,右圖為該地區某荒漠與鄰近綠洲近地面氣溫差值(△T)日變化曲線圖。
(1)歸納圖示區域綠洲分布特點。
(2)說明綠洲與鄰近荒漠之間近地面大氣的運動狀況,并分析其對綠洲的有利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英國海軍軍官加文·孟席斯所著《1421:中國發現世界》認為,中國人最早繪制了世界海圖,鄭和船隊早于哥倫布70年到達美洲大陸,早于庫克船長350年發現澳洲與南極洲。下圖是他根據史料繪制的洪保將軍(鄭和屬下)船隊的航線示意圖。
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從有利于航行的角度考慮,鄭和船隊出使南亞各國的最佳季節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關于洪保船隊的見聞和經歷,敘述正確的是
A. ①航段:正值旱季,陽光直射 B. ②航段:夜空中的北極星指引航向
C. ③航段:沿岸荒漠廣闊無垠 D. ④航段:沿途物質補給非常困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