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19.2家庭電路電流過大的原因 同步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用鎳鉻合金做保險絲主要是因為它的電阻率大、熔點低
B. 光是一種電磁波,由c=λf可知波長越長的光波,傳播速度越快
C. 帶電體能吸引輕小的物體是因為兩者之間一個帶正電,另一個帶負電
D. 家庭電路中當用電器功率增大時,通過保險絲的電流就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19.2家庭電路電流過大的原因 同步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圖示為小剛所連的兩盞白熾燈和兩個插座的電路圖,通電后發現不能正常工作。下面幾個措施中可能引起危險的是
A. 拆掉燈丙,兩條導線連在一起 B. 拆掉插座甲,兩條導線連一起
C. 拆掉開關S3 , 兩條導線連在一起 D. 拆掉開關S2 , 兩條導線連在一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19.2家庭電路電流過大的原因 同步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物理小組的同學們練習安裝照明電路,接通電源之前,老師將火線上的保險絲取下,把一個額定電壓為220伏的燈泡作為檢驗燈泡連接在原來安裝保險絲的位置,同時要求同學將電路中所有開關都斷開。用這種方法可以檢查電路中是否有短路,在接通電源后,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若檢驗燈泡正常發光,表明電路連接無誤。
B. 若檢驗燈泡不亮,但將某一個用電器的開關閉合后檢驗燈泡正常發光,表明這個開關的兩端直接連到了火線和零線上。
C. 檢驗燈泡不亮,但將某一個電燈的開關閉合后,這個電燈和檢驗燈泡都能發光,只是亮度都不夠,這表明電路中出現了短路現象。
D. 不論將電路中電燈的開關斷開還是閉合,檢驗燈泡均不發光,表明電路中有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19.2家庭電路電流過大的原因 同步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家的電燈均正常工作,當他把“220V 8W”的臺燈插頭插入插座后,閉合臺燈開關,室內電燈全部熄滅,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臺燈燈頭處短路 B. 臺燈插頭處短路
C. 臺燈開關處短路 D. 插座處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19.2家庭電路電流過大的原因 同步測試卷 題型:多選題
小剛有一個帶有開關、指示燈和多個插座的接線板,如圖所示.每當接線板的插頭插入家庭電路中的插座,閉合接線板上的開關時,總出現“跳閘”現象.關于“跳閘”原因和接線板中的電路連接,下列說法正確是( )
A. “跳閘”的原因是接線板中的電路發生了斷路
B. “跳閘”的原因是接線板中的電路發生了短路
C. 接線板上的多個插座與指示燈并聯
D. 接線板上的開關與指示燈串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19.2家庭電路電流過大的原因 同步測試卷 題型:多選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家庭電路中電能表直接測量的是家中正在使用的用電器的總電功率
B. 家庭電路中保險絲(熔絲)熔斷后可以用粗銅絲代替保險絲
C. 家庭電路中保險絲(熔絲)熔斷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電路的總電功率過大造成的
D. 家庭電路中原有用電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再增加正常工作的用電器,家庭電路中的總電功率一定會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19.2家庭電路電流過大的原因 同步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實驗,接通電源,依次閉合各小燈泡支路的開關,可以看到電流表的示數逐漸___,而當閉合電爐絲支路的開關時,會發現熔絲被熔斷,這個實驗是為了說明____是造成家庭電路電流過大的一個原因.電路中的導線沒有熔斷,是因為導線中銅絲熔點高,電阻___,相等時間產生的熱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19.2家庭電路電流過大的原因 同步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閉合開關,電燈不亮,用測電筆接觸D點時氖管發光,接觸E點時不發光,說明D、E間_____.若測電筆接觸A至F各點都發光,說明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19.2家庭電路電流過大的原因 同步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引起家庭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電路發生 ________,二是用電器 ________過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19.2家庭電路電流過大的原因 同步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在臺燈的開關斷開的情況下,把臺燈插頭插入插座時,室內其他電燈全部熄滅,保險絲熔斷了,則原因是 ________,若臺燈插頭插入插座后,閉合臺燈開關,室內其他電燈全部熄滅,保險絲熔斷,則原因是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