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遼寧省一年四季分明,風景如畫,下列圖中所描述的現象屬于放熱的是( )
BCD
【解析】
試題分析: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
冬天,冰雪消融是固態的雪熔化為液態的水,此過程吸熱,故選項A不符合題意;山林中的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水滴,屬于液化現象,液化放熱,故選項B符合題意;秋天,樹上蒙上白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為固體的冰晶,附著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過程中放熱;故選項C符合題意;
水結冰,由液態變成固態,屬于凝固現象,凝固放熱,故選項D符合題意.
考點:物態變化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屆山東省八年級(下)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08?欽州)小陶同學騎自行車上學的路上遇事緊急剎車后,自行車由于 還會繼續前進一段距離才能停下,在剎車過程中,是通過增大 的方法來增大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年江蘇省宿遷市中考四模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湖北模擬)下列增大摩擦力的是( )
A.給笨重的旅行箱裝上輪子
B.車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紋
C.給車輛內部轉動處加入潤滑油
D.氣墊船利用氣體將船和水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遼寧鐵嶺卷)物理(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3分)如圖甲電路中,電源電壓不變,R2規格為“20Ω 2A”閉合開關,將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時,電壓表示數為6V,兩塊電流表指針的位置均如圖乙所示,則R1= Ω,電路的最小總功率是 W,R1通電1min產生的熱量是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遼寧鐵嶺卷)物理(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分)“六?一”兒童節,同學們一起去看海豚表演,同學們坐在各個方向都能看清楚節目,因為陽光照在海豚身上發生 (選填“漫”或“鏡面”)反射;同學們被精彩的節目逗得開懷大笑,甚至笑出了眼淚,其中一位近視眼的同學摘下眼鏡,驚奇地發現不戴眼鏡看節目同樣清晰,這是因為眼淚附著在眼球上,相當于 透鏡,起到矯正視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遼寧鐵嶺卷)物理(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分)我國大型隱身無人攻擊機“利劍”的首飛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大型隱身無人攻擊機的國家.下列有關“利劍”說法正確的是( )
A.飛機在加速上升過程中,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B.飛機在加速上升過程中,以大地為參照物飛機是靜止的
C.飛機飛行時,發動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給飛機提供動力
D.飛機機翼上凸下平,使機翼上方氣體流速慢壓強小,從而獲得向上的升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遼寧遼陽卷)物理(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7分)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凸透鏡焦距為1 5cm
(1)實驗前應首先調整蠟燭、凸透鏡、光屏,使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
(2)如圖,光屏應在 區域前后移動,才能得到清晰、倒立、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根據這一原理人們制成了 .
(3)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上一個近視眼鏡,則發現像變得模糊了,這時應適當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4)若實驗中將光屏換成平面鏡,則從側面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倒立的燭焰像,此時蠟燭在平面鏡中成像,像與凸透鏡大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遼寧遼陽卷)物理(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3分)如圖所示,電源電壓為12V不變,燈泡L1標有“12V 6W”的字樣,燈泡L2標有“2V 1W”的字樣,電流表量程為0~3A,滑動變阻器R標有“12Ω 2A”的字樣(假設燈絲電阻不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閉合S1、S2、S3時,電流表的最小示數是1.5A
B. 閉合S1、S2,斷開S3時,L1的功率為6W
C. 只閉合S3,變阻器滑片滑到最右端時,L2正常發光
D. 整個電路消耗的最大功率為36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遼寧本溪卷)物理(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8分)(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將一塊平面鏡入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硬紙板豎直放在平面鏡上,讓一束光線貼著紙板沿EO方向入射,如圖甲所示;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應將紙板 (選填“A”或“B”)繞ON向前或向后彎折.
②改變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實驗后將測得的數據記錄在下表中,根據數據得出結論 .
次數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20° | 20° |
2 | 40° | 40° |
3 | 60° | 60° |
③另一同學也把一束光貼著紙板A射到O點(如圖乙所示),但紙板并未與平面鏡垂直,他 (選填“能”或“不能”)在紙板B上看到反射光線.
(2)陳悅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進行如下操作:
①陳悅同學將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A、B全部點燃,分別放在玻璃板的兩側,如圖丙所示,這樣的操作會造成的后果是 ;
②將蠟燭B熄滅后,該同學移動蠟燭B,直到看上去它與蠟燭A的像 ,記下像與物的位置;
③移動蠟燭 (選填“A”或“B”),重做實驗.三次實驗像與物的位置如圖丁所示,通過分析可知像與物到玻璃板的距離 ,它們的連線與玻璃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