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對“能源與可持續發展”這一章進行了總結性反思,其中錯誤的是( )
A. 能量是守恒的,不會有能源危機 B. 能量轉化和轉移具有方向性
C. 核電站不會產生任何污染 D. 太陽能只能轉化成電能和內能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13.2內能 同步測試卷 題型:簡答題
日常生活中,常有這兩種做法:剛倒在杯子里的開水很燙,人們習慣先吹幾下再喝;冬天寫作業手冷,同學們習慣不時地搓搓手再寫。請你分別說明這兩種做法的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17.4 歐姆定律在串并聯電路中的應用 同步測試卷 題型:作圖題
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有三根導線尚未連接,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補上,補上后要求:當電鍵S閉合后,向左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時,電流表示數變大,燈L亮度不變.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17.4 歐姆定律在串并聯電路中的應用 同步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不變,閉合開關S后,電路正常工作,過一會兒,兩只電表示數突然變大,則該電路中出現的故障可能是( )
A. 燈L斷路 B. 燈L短路 C. 電阻R斷路 D. 電阻R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22.4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同步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閱讀短文:
在常規化石能源非常緊缺的今天,核能受到越來越高度的重視,如今法國電力需求的78.9%是來自核電.但今年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核輻射,對核電站的安全問題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核電站的大體組成如圖所示,核材料在原子反應堆中發生核反應產生大量的熱能,冷卻劑將這些熱能帶到熱交換器將水變成水蒸氣,水蒸氣推動蒸汽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最終實現了核能到電能的轉換.
請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適當的內容:
(1)核能屬于________ 能源(選填“可再生”、“不可再生”)
(2)從能量的轉化與轉移來看,在原子反應堆、熱交換器、蒸汽輪機這三者中,沒有發生能量轉化的是在________中;而發電機則能夠直接將_________能轉化成________ 能.
(3)發電機發電時是讓線圈在_________中旋轉而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在物理學中稱之為___ 現象.
(4)核電站的核廢料具有放射性,對環境會造成相當大的危害,因此在開發新能源的同時,又要注意環境的保護.太陽能是一種較理想的能源,人們直接利用太陽能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把太陽能轉化為_________能,如:太陽能熱水器;另一種是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如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22.4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同步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關于能量與能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能量的轉化、能量的轉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B. 化石能源、水能、核能,不能在短期內從自然界得到補充,這類能源稱為不可再生能源
C. 人類在耗用各種能源時,不可避免地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D. 可再生能源是未來理想能源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22.2核能 同步測試卷 題型:簡答題
閱讀短文:
在常規化石能源非常緊缺的今天,核能越來越高度的重視,許多國家都大力開發核能發電.3月11日在日本發生的大地震引發了福島核電站的泄漏,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和擔憂.核電站的大體組成如圖所示,核材料在原子反應堆中發生核反應產生大量的熱能,冷卻劑將這些熱能帶到熱交換器將水變成水蒸汽,水蒸氣推動蒸汽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最終實現了核能到電能的轉化.
請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適當的內容:
(1)目前人類利用核能發電是利用核的________ (選填“聚變”或“裂變”)產生的熱能轉化而成.
(2)從能量轉化與轉移來看,原子反應堆、熱交換器、蒸汽輪中,只有在________ 中未發生過能量形式轉化,發電機將________ 能轉化為電能.
(3)發電機發電時是讓線圈在________ 中轉動而產生電流的,這種現象在物理學中稱為________ 現象.
(4)核電站與傳統以煤為燃料的火力發電站相比,在保護環境方面有哪些優勢,請寫出一條: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22.2核能 同步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為核電站發電流程圖.在核電站發電過程中,從核能到電能,圖中所示的轉化順序正確的是
A. 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
B. 核能→化學能→機械能→電能
C. 核能→機械能→內能→電能
D. 核能→內能→化學能→電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上冊 13.1 分子熱運動同步練習題(解析版) 題型:單選題
曉彤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閉注射器筒口(如圖所示),推壓注射器的活塞,發現水很難被壓縮.曉彤的實驗說明
A. 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B. 分子間存在間隙
C. 分子間存在引力 D. 分子間存在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