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換算:
(1)2.54m= cm= μm;
(2)72km/h=________m/s;
(3)lg/cm3=_________kg/m3。
254;2.54×106; 20; 1.0×103
【解析】
試題分析: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符合是“m”,常用的單位還有“厘米”,“微米”符合是“cm”、“ μm”,換算關系是1m=102cm,1m=106μm
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 “米/秒”.符號是“m/s”;交通運輸中常用單位是“千米/時”,符號是“km/h”。“m/s”與“km/h”的換算為1m/s=3.6km/h
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千克/米3,符號kg/m3 ,常用的單位有:①克/厘米3,符號為g/cm3(或g/ml) ②千克/分米3;符號為kg/dm3(或kg/L)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lg/cm3=1kg/dm3=103kg/m3 。
所以,(1)2.54m=254 cm=2.54×106μm; (2)72 km/h=20m/s (3)lg/cm3= 1.0×103 kg/m3
考點:長度、速度和密度單位的換算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江陰月城中學初二3月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小華從背后推小明,小明前進,小華后退,說明力的作用是 的.他們腳下的溜冰鞋安裝了小輪子是為了 摩擦(填“增大”、“減小”).小華運動得越來越慢是因為受到 的作用.(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2015學年遼寧東港初二下期九校聯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某學生在運動場上看到的一些場景,他運用學過的物理知識進行分析,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王浩同學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滾動時慢慢停下來,是因為足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張紅同學百米沖線后沒有立即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慣性的作用
C.張彥同學在做引體向上,當他在單杠上靜止不動時,他對單杠的拉力和他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D.李寧同學正在跳高,當他騰躍到最高點時,不受重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2015學年云南玉溪紅塔區第一學區初二上期期末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情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張白紙,再準備A、B兩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樣的蠟燭,然后把點燃的蠟燭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蠟燭為成像物體.
(1)如果有3mm厚和1m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 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該實驗選擇兩個相同的蠟燭A和B,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關系.
(2)該實驗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鏡,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 ,從而確定 ,此時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鏡 (選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如果玻璃板沒有放正,將對實驗產生什么影響? ;
(4)解決以上問題后,蠟燭B與蠟燭A的像能夠完全重合,此時若將蠟燭A靠近玻璃板時,則像將_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玻璃板移動,像的大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實驗中,當蠟燭B與蠟燭A的像能夠完全重合時,撤去蠟燭B并在原蠟燭B的位置放一與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則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顯示蠟燭A的像,說明物體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
(6)圖乙是某實驗小組的同學經過三次實驗后,在白紙上記錄的像與物對應點的位置.他們接著就連接像與物的對應點,判斷連線與鏡面是否 ,再分別測量 _____的距離,判斷像與物是否關于平面鏡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2015學年云南玉溪紅塔區第一學區初二上期期末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某同學身高1.6m,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1.5 m處。若他向平面鏡移動1 m,則他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為_______m_,他的像高為________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2015學年云南玉溪紅塔區第一學區初二上期期末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甲、乙兩塊金屬,它們的質量之比是2∶5,體積之比是2∶1,那么它們的密度之比是( )
A.2∶5 B.1∶2 C.3∶5 D.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芳吃雪糕時,看到雪糕周圍冒“冷氣”,由此她聯想到了泡方便面時碗里冒“熱氣”的情景。以下是她對“冷氣”和“熱氣”的思考,其中正確的是( )
A.“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他們都是氣化成的水蒸氣
B.“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氣
C.“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敏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研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電阻的關系”,電源為三節新干電池(電壓為4.5V).實驗室只有5Ω的電阻若干,變阻器“20Ω 1A”一只,小敏改變電阻R的阻值,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保持R兩端的電壓不變,記下相應的3次實驗的電流和電阻值,記錄在表格里.
(1)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
(2)第二次實驗時需要接10Ω的電阻,利用現有器材他應該怎樣辦? ________________,接好后滑片應向________________移動。
(3)當第三次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變阻器滑片,電壓表示數都無法達到2V,其原因是__________,為了使控制電壓仍為2V不變,接下來他應怎樣辦?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實驗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