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小明站在地鐵站臺,他透過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門,可以看到車道另一側豎直墻壁上的廣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門后面的虛像.小明根據該現象設計了在站臺上粗測
玻璃屏蔽門到車道另一側廣告牌之間距離d的實驗.實驗步驟如下,請完成相關內容.
(1)小明相對于玻璃屏蔽門前后移動直到觀察到 ;
(2)記錄 ;
(3)量出 的距離.除記錄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實驗必需使
用的儀器是 。步驟(3)中量得的距離就是玻璃屏蔽門到廣告牌之間的距離d,物理依據是 .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北京課改版(新)八年級物理全冊:4.2“液體內部壓強”知識歸納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圓柱形容器中裝有質量相等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這時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為p1.把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不考慮水和酒精的蒸發),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為p2.則 ( )
A. p1=p2 B. p1<p2
C. p1>p2 D. 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滬粵版八年級物理 第六章 力和機械練習題 題型:填空題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升空,22日與“天宮二號”太空艙順利對接。如圖所示,對接過程中,“天舟一號”多處向外“噴氣”,調節運行姿態,此過程利用的力學知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復習題 題型:計算題
人類的眼睛 人類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機.眼睛與照相機的不同之處是:人的眼睛是通過調節晶狀體的彎曲程度,改變晶狀體的焦距來獲得清晰的____、縮小的實像,如圖所示;普通照相機是在物距確定的情況下通過改變像距使像變得清晰.由眼睛的調節作用所能看清的最遠點,叫遠點,正常眼的遠點在極遠處.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點,叫近點,正常眼的近點約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體的重要器官,長時間的用眼,比如看書,看電視、計算機,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勞,眼睛疲勞常見癥狀是頭疼腦漲、眼睛發干.看物體時間較長也不易感到疲勞的距離叫明視距離,正常眼的明視距離25cm.
(1)請把文中像的性質補充完整________.
(2)人的眼睛是通過改變晶狀體的________ 獲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機是在物距確定的情況下通過改變________使像變得清晰.
(3)根據上文,你認為人的正常眼睛的觀察范圍是:(____)(填以下選項).
A. 0~10cm B. 10cm~25cm C. 10cm一極遠處 D. 0~25cm
(4)如何預防眼睛疲勞,請你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遼寧省鞍山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 題型:計算題
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質量為0.1kg,當瓶內裝滿水時,瓶和水的總質量為0.4kg,用此瓶裝金屬粒若干,瓶和金屬顆粒的總質量為0.8kg,若在裝金屬顆粒的瓶中再裝水時,瓶、金屬顆粒和水的總質量為0.9kg,
求:(1)玻璃瓶的容積;(2)金屬顆粒的質量;(3)金屬顆粒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遼寧省鞍山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 題型:填空題
每天早晨當你面帶微笑走進校園后以1m / s的速度走向整容鏡時,你在鏡中的像
以 m / s的速度向你靠近,你在鏡中的像的大小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遼寧省鞍山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在透鏡的主光軸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B端在二倍焦距之外,則下列判定正確的是
A. B端變大,A端變小
B. B端變小,A端變大
C. 兩端都變大
D. 兩端都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 第十三章 電功和電功率練習題 題型:填空題
小聰把電飯煲單獨接入家庭電路并使其工作,發現電能表的轉盤在12min內轉過600圈,電能表銘牌如下圖所示。這段時間內,電吹風機消耗的電能是_____kWh,電功率是_____k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滬科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九章 走進信息時代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關于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同學之間的交流和討論是一種信息傳播的方式 B. 書籍、報紙和廣告是信息的載體
C. 廣播、電視和電話是傳播信息的工具 D. 人的健康檔案中記錄的內容不屬于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