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探究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關系”實驗中,器材有電壓表、電流表、電鍵、若干節干電池和導線。某同學設計并正確連接了電路,請你將實驗電路畫在圖的方框中______(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如圖(a)、(b)是兩個電表某次實驗的讀數,其中(b)所示的電表所選量程的最小分度值為______,現在的示數為______。在得到一組數據后,他可以通過__________的方式改變導體兩端電壓繼續實驗獲得多組數據,他獲得多組數據的目的是為了____________.
【答案】 0.5V 11.5V 改變串聯電池節數 尋找普遍規律
【解析】
(1)分析清楚電路結構,明確各電路元件的連接方式,然后畫出電路圖
(2)由圖示電表確定電表量程與分度值,然后讀出電表示數。
(3)為了尋找普遍規律,實驗中應該改變串聯電池節數,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電流。
(1)在“探究電流與電壓關系”的實驗中,需要用電壓表測量電阻兩端的電壓,且電壓表與電阻并聯;需用電流表測量電流,且電流表串聯在電路中;電路圖如圖所示:
(2)由圖(b)知,此表為電壓表,電壓表的量程為0-15V,最小分度值為0.5V,示數為11.5V;
(3)為了尋找普遍規律,在得到一組數據后,他可以通過改變串聯電池節數的方式繼續實驗,獲得多組數據得到電流與電壓的普遍規律。
故答案為:(1). (2). 0.5V (3). 11.5V (4). 改變串聯電池節數 (5). 尋找普遍規律。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小明先把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分別放在玻璃板的兩側,多次移動點燃的蠟燭A調整蠟燭B的位置,并進行測量、記錄;接下來,他用一張白卡片驗證了“平面鏡成虛像”;最后,又用跳棋子代替蠟燭進行實驗。請你解答下列問題:
(1)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_____,用跳棋子代替蠟燭的優點是_____。
(2)實驗中,把蠟燭A向靠近玻璃板方向移動一段距離,發現蠟燭A的像的大小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在驗證“平面鏡成虛像”時,他的具體操作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將質量相等的冰和蠟燭分別裝在兩個相同的試管中,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加熱。繪制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的實驗裝置,安裝時應按照“由上到下”的順序
B.圖甲中采用水浴法加熱的目的是使固體受熱均勻
C.由圖乙可知,A圖線對應物質在熔化的過程中持續的時間為6min
D.由圖乙可知,B圖線對應的物質是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節約資源,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磚代替實心磚,空心磚的每一個孔均為圓通形孔。如圖所示,某空心磚的規格為0.2米×0.15米×0.2米,實心部分的密度為2000kg/m3,磚的實心部分占總體積的50%。求:
(1)該磚塊的質量;
(2)該磚塊對地面的壓力;
(3)一塊同尺寸的空心磚可以將不同的表面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可能會對地面產生的壓強不同,寫出對地面壓強最大的放置方法,并求出壓強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質量為5kg的物體A在大小為5N的拉力F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己知滑輪組機械效率為80%,物體運動的速度為1m/s.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A.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15N B. 拉力
做功的功率為12W
C.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2m/s D. 在內機械所做的有用功為12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如圖所示,用起子開啟瓶蓋,請畫出動力F1的力臂,并作出阻力F2的示意圖.
(2)如下圖中ABO可看成杠桿,O為支點,請在圖中畫出該杠桿的動力臂和所受阻力的示意圖。
(3)請在圖中畫出用羊角錘起釘時所用的最小力F.(要求保留作圖痕跡)
(4)如圖所示,在A處或B處的虛框內添加一個滑輪,利用三個滑輪組成滑輪組,要求使用時最省力.添加滑輪并完成滑輪組繞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
原子結構模型
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過程是一代代科學家不斷地發現和提出新的原子結構模型的過程,19世紀初,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他認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發現了電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結構模型,他認為正電荷像流體一樣均勻分布在原子中,電子就像葡萄干一樣散布在正電荷中,它們的負電荷與那些正電荷相互抵消, 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進行著名的α粒子(帶正電)轟擊金泊實驗,結果發現: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泊后仍沿原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0,像是被金泊彈了回來.根據實驗現象,盧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認為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在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叫原子核,電子在原子核外繞核作軌道運動.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⑴ 根據實驗現象,盧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盧瑟福所說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⑵ 1μm金泊包含了3000層金原子,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該現象可以說明(______)
A.原子的質量是均勻分布的 B.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⑶ 閱讀了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你認為最符合實際情況的原子結構圖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