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數 | 物重G/N | 物體上升的高度h/cm | 有用功W有/J | 動力F/N | 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x/cm | 總功W/J | 機械效率η |
1 | 2.0 | 5 | 0.10 | 1.0 | 20 | 0.20 | 50% |
2 | 4.0 | 5 | 0.20 | 1.5 | 20 | 66.7% | |
3 | 6.0 | 5 | 0.30 | 2.0 | 20 | 0.40 |
分析 (1)由物體升高的距離和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判斷承擔重物和動滑輪的繩子的段數,畫出滑輪組的繞法.
(2)知道動力和動力點移動的距離,求出總功.
知道有用功和總功,求出機械效率.
(3)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時,改變提升的物重,進行多次實驗,為了發現其中的規律.
(4)比較三次實驗的條件和機械效率大小,可得出提升物體的重力大小對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影響.
解答 解:
(1)如實驗1和2,動力點移動的距離是物體升高距離的4倍,所以物體和動滑輪由4段繩子承擔,滑輪組的繞法如圖所示:
(2)實驗2的總功為:W總=Fs=1.5N×0.2m=0.30J;
實驗3的機械效率:η=$\frac{{W}_{有}}{{W}_{總}}$=$\frac{0.30J}{0.40J}$×100%=75%;
(3)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時,多次改變提升的物重,目的是為了獲得多組數據歸納出提起的物體越重,機械效率越高這個規律,故B正確;
(4)由表中數據可知,3次實驗中動滑輪質量相同、重力相同,上升的高度也相同,克服動滑輪所做的功相等,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實驗3機械效率比較高的原因是:在額外功相同的情況下,物體重力越大,有用功功占總功的比例越大,說明使用同一滑輪組,增加物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為:(1)如上圖;(2)0.30;75%;(3)B;(4)相等;額外功;物體重力;有用功.
點評 在此實驗中,對滑輪組的分析、機械效率公式的運用是實驗的基礎,同時,實驗中分別探究了機械效率高低與動滑輪個數、提升物體重力等多個量的關系,因此,控制變量法的運用也十分關鍵.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龍卷風會把物體帶到空中 | B. | 用吸管把飲料吸進嘴里 | ||
C. | 空中并排飛行的飛機不可靠的太近 | D. | 飛機升力的產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實驗次數 | 物重G/N | 斜面高h/m | 斜面長s/m | 沿斜面拉力F/N | 機械效率 |
1 | 5 | 0.3 | 1.25 | 2.0 | |
2 | 8 | 0.3 | 1.25 | 60% | |
3 | 8 | 0.4 | 1.25 | 3.8 | 6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重力做的功一定為80J | B. | 物體一定受到20N的摩擦力 | ||
C. | 物體一定運動了2m | D. | 物體一定運動了4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實驗次數 | 深度h/cm | 橡皮膜方向 | U型管液面高度差△h/cm |
1 | 3 | 朝上 | 2.6 |
2 | 6 | 朝上 | 5.4 |
3 | 9 | 朝上 | 8.2 |
4 | 9 | 朝左 | 8.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